日出江花红胜火——课前,那一分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日出江花红胜火——课前,那一分钟

朱利苹

射阳县八大家小学朱利苹

成功的课前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必能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情导入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就是直接介绍新课的作者或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如在教学《李时珍》时,我说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文中讲了几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来《李时珍》……

2.解题法

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章的立意有密切联系。教师如果能从解题入手,自然导入,一定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这种方法一般在成语故事、童话、寓言故事一类的课文运用。

3.设置疑问导入法

设置疑问导入法也叫质疑导入法。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课文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正确回答的一种导入方法。

4.插图导入法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便于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学生观察图画时就对课文有了了解,产生了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5.利用视频短片导入新课

对于一些情感浓郁的文章,教师就必须先渲染好气氛,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课堂效果。如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最后一次讲演》、《背影》等课文均可采用此法。

二、以趣导入

1.名言导入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晨读》一课时,我先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然后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

2.音乐导入法

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课前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同学们便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状态。

3.导游解说法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无所不包。所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身份去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4.诗歌欣赏导入

诗歌堪称语言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利用诗歌导入新课,使学生心情愉悦,课堂气氛和谐,又给学生营造了优雅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授《鞋匠的儿子》一课时,我运用配乐诗朗诵《宽容》导入新课,将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意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宽容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5.谜语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几乎每个孩子自一出生就听过身边的人讲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够一下子就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而猜谜语则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是最聪明最棒的那个,能够最先猜出答案,在争当第一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随之调动起来。

三、以理导入

1.复习导入法

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导入新课,如教学《群鸟学艺》,我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小马过河》一课的寓意,进而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

2.回忆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课时,通过回忆再现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意识地链接下一节课,使某一方面的知识更为系统化,有延续性,让课文主要内容历历在目,为本节课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