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施工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施工要点

王震原

关键词:水利水电;防渗技术;施工要点

1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处理工作的意义

水利水电防渗漏与其他的工程是不同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其具备的抗震性要求较高,需要基础建筑设施防渗漏效果也得以提升。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渗漏也是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当水利水电工程中产生渗漏问题的时候,将给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渗漏问题的产生还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勘察,对其存在的渗漏隐患进行分析,以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基于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产生水利水电工程渗漏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不对,其存在的地基强度也不够,无法符合施工工作中的执行标准。第二,由于施工技术缺陷的影响,无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地基防渗措施的有效执行,在该情况下,不仅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漏性能,增加其安全事故的产生,也会引发一些不安全事件。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大量新技术得以普遍利用,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有利提高。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防渗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效果的主要因素表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地区存在缺陷对其产生的影响。第二,积水问题引起的渗透。第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引起的渗透。为了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防渗能力的提升,要对防渗技术充分利用,以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这样在最大发展程度上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能力,维护工程的整体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渗漏问题的产生,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根据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施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渗透问题给工程造成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研究。第一,设计工作不合格。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建设与发展中,渗透问题的产生与设计工作存在较大关系。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项目建设与发展中,结构设计不合理将影响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当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结构稳定性无法控制的时候,也会产生渗漏问题。如:在对力学荷载分析工作进行设计期间,整体的结构力学体系不够合理,从而在应用期间影响受力均衡性,产生一些破损现象,并增加渗漏问题。第二,施工工作处理的不够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施工期间,由于各个操作都不规范,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從而引发渗漏问题的产生。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环境的特殊性进行研究。但是,因为施工工作面对较大难度,尤其在坝体结构施工工作中,也会引发施工隐患的产生。如:施工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混凝土材料性能不合格、浇筑工作与养护工作处理的不够合理等,都会引发一些裂缝问题的产生,从而引发渗漏隐患。第三,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受一些理念的影响,导致维护管理工作受到较大限制,无法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维护与管理,从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产生一些破损现象,并引发渗漏问题。比如:一些大型水灾害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的。

3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处理技术的应用

3.1复合土工膜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渗中的应用

所谓复合土工膜,就是采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成的新型工土膜,和传统工土膜相比,因为采用了复合材料,整体重量比传统的土工膜更轻并且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因此能够应用于多种防渗材料的接缝处,从而让整个工程的防渗工体可以有效合一,从而提升防渗部分的整体效果。当然,对于复合土工膜在使用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从而防止土工膜被破坏的风险。

3.2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渗中的应用

灌浆技术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利用浆体有效填充各个材料之间的缝隙,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材料紧实程度,能够更有效防止渗漏风险。在实施灌浆技术时,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1)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技术。这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区进行钻孔作业,在完成了对项目区的钻孔作业后向钻孔中压入高压水泥浆从而使得水泥浆能够与钻孔中的土体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形成较强的防渗层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效果。此外,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防渗效果需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对灌浆的性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中包含有摇摆式喷射、旋转喷射等多种方式,对于喷射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项目具体的情况。

(2)防渗帷幕灌浆技术

这种灌浆技术的应用具有材料选择性,主要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鹅卵石层的防渗处理。在技术实施过程中,浆体的主要构成成分是黏土,会掺入少量的水泥。这种混合浆体十分细腻,从而能够采用套阀管等控制性灌浆手段。控制性灌浆也是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之一,是新型的、性价比高的技术,基本技术原理是通过压力与流量帮助浆体在选定范围内进行浇灌,从而避免了浆体的不必要浪费,对于周围不需要灌浆的部位也不产生影响,无需后续处理。

3.3防渗墙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渗中的应用

防渗墙的原理和土工膜基本一致,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土工膜还是要附着在工程表面,但是防渗墙本身就是工程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建造过程也比土工膜要复杂,当然防渗效果也更为牢固,不会被轻易破坏。常见的防渗墙建造方式有:

(1)薄型防渗墙

此种防渗技术是通过使用小型挖掘机在水利水电工程上挖掘出坑道后使用混凝土浇筑其中并最终形成防渗墙体,在坑道的挖掘过程中需要将防渗墙的宽度控制在30cm的范围内。此种技术在土坝等含土量较高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

(2)锯槽法防渗墙

此种技术与薄型防渗墙相类似,主要是使用割槽机来对水利水电工程上进行开槽作业,同时对槽边喷射水泥浆液形成泥浆护壁,而后待到泥浆护壁满足相应的条件后在其中浇筑混凝土并最终完成防渗墙的施工。锯槽法成墙技术的关键是将切割土体与泥浆护壁相结合。它可以使用多种灰浆建成不同抗渗指标和不同强度的防渗墙,在成墙深度非常大的同时,其成墙质量、工效都可以得到有力的保证。

4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中,始终要关注防渗技术的提高,因为只有很好地防渗,才能够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持长久的供电服务,也能够避免工程事故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破坏风险。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从水利水电工程出现后就一直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复杂的水利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工艺上不断突破,并在具体应用到工程中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满足工程本身和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任杰.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施工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3):95-96.

[2]张仕海.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筑与预算,2015,(0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