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起搏器电极移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PDCA循环在起搏器电极移位护理中的应用

邬美琴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血压科810012

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方法:以3例起搏器术后电极移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PDCA循环对起搏器术后电极移位问题进行现状评估,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经PDCA循环,提高护理质量后,3例电极复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电极再次移位。结论:PDCA循环可有效找出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从而减少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

关键词:PDCA循环起搏器电极移位护理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按照规定的程序发放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使之搏动,以治疗某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针对我科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问题,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找出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对象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且术后发生电极移位的患者3例,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69、78、73岁,一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例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电极移位时间分别为术后18h、2d、7d。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P:

1.2.1.1现状调查:由品管圈小组收集信息。三位患者均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痛、头晕、心慌、乏力,其中2例有黑蒙史,床旁心电监护及Holter示缓慢型心律失常(窦停、Ⅲ?AVB),与家属谈话同意签字行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起搏与自主心律交替。严密监测心电图,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术后5天复查胸片,3例患者分别因心电图发现起搏不良,症状复发等原因发现电极移位,并即刻行电极复位术。

1.2.1.2设定目标与可行性分析目标:复位术后电极不再发生移位。可行性分析:近年来多采用翼状电极,其电极端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后能稳固地嵌入肌小梁,电极脱落率极低,只要起搏器电极植入位置准确,术后护理到位,电极就不会因体位小幅运动而移位。

1.2.1.3原因分析:患者活动不当,2例术后第一天就下床活动,下床过早,活动幅度过大,年龄偏大,肌小梁扁平松弛,1例因手术刀口疼痛,睡眠不好,上肢牵拉频繁。

1.2.1.4制定对策:三角巾固定术侧肩肘关节,限制术侧肩肘关节活动,同时指导患者术侧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量运动,严禁术侧上肢大幅度活动及术侧卧位。疼痛严重时适量给予止痛药,难入睡时给予适量安定,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推迟下床活动时间,下床活动强度不宜过大,电极移位90%发生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1],电极端产生炎性水肿,水肿消失后纤维化,才能牢牢裹住电极,早期活动量大,有电极脱落的危险;术后避免术侧卧位,不能过度向前弯腰,防止电极漂浮,嘱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饮食,禁食产气刺激性食物,如牛奶咖啡等,适当补充蛋白质,以提高抵抗力,促进刀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大便用力引起起搏器电极移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起搏器植入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通常起搏与自主交替,无R-R长间歇,异常起搏心电图:无脉冲信号,仅有自主心律,可能是由于电极与起搏器之间接触不良导致,患者会出现头痛、胸闷、眩晕、气促、嗝逆、抽搐等现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加强生活护理。

1.2.2执行D:

(1)固定带制作:三角巾稍加改动,在三角巾底边上加15cm×30cm延长带,各接头安装母子扣。

(2)固定法:让患者侧肩关节内收,屈肘并紧贴胸部,三角巾底边在患者腰部紧扣,三角巾顶部对准患者的肩部,延长带在患者背部,顶角与延长带的母子扣扣紧等,固定患者肘部三天。

(3)将生活用品放在患者未手术侧,以便患者取拿,避免牵拉电极,安全系数提高。

1.2.3检查阶段C:

检查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掌握的情况,了解活动度的范围,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患者的营养情况、饮食情况,护理人员是否按时巡视病,严密观察床旁心电监护等,三天后适当放松三角巾包扎。

1.2.4总结阶段A: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起搏器植入术电极移位应用三角巾固定术侧肩肘关节,限制术侧肩肘关节活动,同时指导患者术侧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量运动,严禁术侧上肢大幅度活动及术侧卧位等方法,杜绝了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再次发生。

2结果

通过PDCA循环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评估、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解决了护理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再次发生。

3讨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针对我科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患者,找出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极移位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65%-29%,甚至更高[2]。电极移位,轻者出现原有血流动力学障碍,重者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针对年龄偏大、心脏扩大、肌小梁扁平松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三角巾固定术侧肩肘关节,限制术侧肩肘关节活动,同时指导患者术侧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量运动,严禁术侧上肢大幅度活动及术侧卧位等护理方法,减少了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杨鼎颐,黄冶焯主编.人工心脏起搏和临床电生理.系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223.

2.陈湛主编.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