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护理

/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护理

张梅香

张梅香(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妇幼保健院1573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337-0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指人体已受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素标记。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约1亿多人为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我国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其中HbeAg阳性率为50%。HbeAg阳性母亲传播给婴儿机率为40-50%而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传播给婴儿机率为90-100%。因此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大部分感染婴儿将成为终身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一部分到成年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为了使更多新生儿不受母亲感染,所以我科对HbsAg(+)孕妇、产妇加大产前、产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孕妇、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双重免疫。收到了满意效果。自2000-2004年在我科分娩HbsAg(+)孕妇约300人。通过对她们进行产前、产后护理,使我们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产前护理

1.1加强围生期保健

孕妇在妊娠20周左右需做乙肝六项化验。凡孕妇血清试验HbsAg(+)者应在传染科和产科医生共同监护下,平安度过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如果HbsAg(+)者,需要进一步检查e抗原,核心抗体为新生儿接种疫苗做好准备。同时定期复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肝功,密切观察有无肝炎症状如乏力、恶心、厌油肝区痛等症状,如有以上症状随时看医生。

1.2饮食护理

孕期加强营养满足胎儿营养需要,孕妇应多摄取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维生素食物。

1.3HbsAg(+)母亲在怀孕第7、8、9月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HBIG能起到宫内阻断作用,降低胎儿在官内感染率。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母婴传播引起乙肝病毒感染约占婴儿感染1/3。而官内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一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母亲血中游离病毒颗粒,降低母体外周血中HBV浓度,减少HBV胎盘传播。孕期多次注射HBIG,抗-HBs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使期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减少HBV宫内感染。由于婴儿T细胞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HbsAg有免疫耐受,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因此HbsAg(+)孕妇在孕7、8、9月份注射HBIG尤为重要。

1.4HbsAg(+)孕妇有肝功变化,有肝炎临床症状者,产前护理如下。

1.4.1隔离

按乙型肝炎隔离。消化道隔离。孕妇用品、餐具应专用。用品应严格消毒处理。产科门诊设有专用诊查室,室内物品按传染科常规消毒处理。

1.4.2健康教育

对孕妇做好卫生知识宣传rqg。传授卫生防疫知识,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和利害关系。隔离可以避免传染家人重要意义。

1.4.3妊娠早期妊娠早期患有急性肝炎。为症状轻者应积极治疗,可继续妊娠。慢性活动性肝炎妊娠后对母婴威胁较大,故适当治疗后终止妊娠。

1.4.4妊娠中晚期尽量避免终止妊娠、避免手术、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加强胎儿监护,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避免妊娠延期或过期。

1.4.5患有急性肝炎孕妇,至少应于肝炎痊愈后半年,最好两年后怀孕。

1.5加强心理护理

HbsAg(+)孕妇心理压力大,担心婴儿健康,孕期是否平安度过,恐惧分娩过程。因患传染疾病产生顾虑,精神紧张、焦虑,产生自卑心理。我们加强对孕妇心理护理,给其讲解乙肝一些知识,胎儿知识,了解孕期保健、卫生知识,了解分娩过程。给孕妇以精神上安慰、支持、理解。疏导孕妇紧张情绪,消除思想顾虑,保持孕妇好心态,对当母亲充满信心。

2产后护理

2.1隔离

孕妇住院应住在隔离病房,以免交叉感染。餐具应专用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应有专用厕所。临产及分娩应有隔离待产室、产床。产后母婴应严格隔离,母亲不要咀嚼食物给孩子吃防止因口腔粘膜破损而造成传播。

2.2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产妇,尽量排除因宫缩引起紧张、恐惧及不适感,消除孕妇因隔离而引起孤独和自卑的心理负担,以促产程顺利进行。

2.3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产时、产后密切观察出血情况。产后注意阴道流血情况。由于乙肝产妇凝血机制功能欠佳,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时和产后易大出血所以可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制剂。有促使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等合成作用。备好新鲜血备用。

2.4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减少孕妇体力消耗。分娩后及时给宫缩剂,以促进宫收缩,减少出血。

2.5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HbsAg(+)产妇在分娩时易将HBV传播给婴儿。在分娩时胎儿接触阴道内血液、分泌物或吸人、吞咽血液和羊水而受感染。分娩时尽量保持新生儿少受损伤,少受羊水和阴道分泌物污染。

2.6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血压、尿量变化。

2.7对重症患者,密切注意凝血机制障碍或DIC迹象,严密观察神志情况,以防止肝、肾功能衰竭。

2.8产后应用对肝脏损伤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防止肝炎病情恶化的关键。给予头孢菌素类或氨苄西林等。如果不易哺乳者及时回奶,不能用对肝脏有损害药物如雌激素、可口服生麦芽或乳房外敷芒硝。

2.9HbaAg(+)产妇哺乳一般认为肝炎产妇不宜喂奶。因哺乳及营养需要量增加都给肝脏加重负担。、由于HbsAg(+)携带者的乳汁有较高滴度,极易传染婴儿,故不应哺乳。但近年来又有新观点。如果母亲血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或后二项阳性产妇不宜哺乳。乳汁HBV-DNA阳性者不宜哺乳。目前主张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仅HbsAg阳性母亲可以为婴儿哺乳。但为了新生儿安全,最好不哺乳。

2.10新生儿联合免疫新生儿联合免疫包括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凡HbsAg(+)产妇所分娩新生儿都需要进行新生儿联合免疫。HBIG联合乙肝疫苗不仅不影响主动免疫的建立,且其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更长,联合免疫有效保护率更高。

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5ug,生后1、6个月再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ug。新生儿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良好,体内产生抗-HBs,可有效地保护新生儿肝脏不受HBV的感染。

免疫球蛋白的注射:被动免疫。母亲HbsAg(+)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二周后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可减少或阻止乙肝病毒进入肝脏。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双重免疫,大大提高阻断效果,降低乙肝病毒在宫内感染。

3结论

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HBV重要途径,为了不使更多新生儿受母亲感染,我们必须做好HbsAg(+)孕妇、产妇护理工作,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让宝宝们健康成长,丰富我们临床实践经验,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