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艺术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

罗小菊

罗小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中心幼儿园6444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8-047-01

艺术教育是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以游戏化的方法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为幼儿铺设理解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通道。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体验、想像、创造,把艺术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唤起幼儿的艺术兴趣。

一、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引导幼儿快乐创作

孩子天生喜欢艺术,他们和成人一样有艺术审美的需要,并且对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又往往带有情绪色彩,不稳定、易转移,这时教师切忌灌输式,不要一味地强调技能的训练。让幼儿自由畅想、随意作画,幼儿通过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的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创作,注意幼儿创作的流畅性。幼儿的现实与想象是混沌一体,很难划分清楚的,在活动时,幼儿会积极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反思,拥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二、玩中艺术教育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探究学习。如在各年龄段的艺术教育活动,教师通过让幼儿自如参与,动手操作为主,充分让幼儿体验愉悦、满足感、成功感。比如,幼儿的美术作品展,孩子们通过画笔表达对不同节日的期盼和喜悦心情;秋日里的“树叶粘贴活动”,孩子通过捡树叶和动手动脑,提升对自然的热爱和创造能力;每天的幼儿大赛,让幼儿体验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变废为宝,美化生活。每次活动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关注个别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新《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这表达了对全体幼儿的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的儿童观,即“给每个幼儿均等的机会,通过教育教育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有失公正的地发。老师们偏爱那些模仿力强,很会领悟教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有才艺的一类,对他们另眼相看,指导得更为详尽;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老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就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这样就造成“好得更好”、“差的更差”,这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不利的,也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幼儿,创设均等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培养。

(二)引导幼儿大胆的表露个性

新《纲要》中指出“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纲要》中,主张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成功;主张幼儿大胆的表露个性,张扬自我;主张幼儿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幼教理念,我们教师如能正确地理解把握,把它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那么对于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对于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自己的作品、表演很欣赏、很陶醉,而对同伴的表现关心甚少,这和他们的心理——“自我中心”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在每次活动结束时,都要适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最初以老师为主,慢慢引导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逐步树立起“我能干,大家都能干”的意识。在中、大班时,教师可专门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创作活动,为幼儿创设条件,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在这些活动中,让幼儿逐步懂得“我能画好,别人也画的不错,如果大家一起画就会画得更好”,从中来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这对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正确评价幼儿艺术成果,增强其创造自信心

幼儿对于正确、错误的分辨能力显然不足,对于世界均以一颗单纯的心态,也就是说幼儿艺术属于“无错误的科学”。因此,教师在其艺术教育过程当中,应该要以积极、包容心态去面对,遵守无对错教学原则,对幼儿的美术成果进行积极评价。不管幼儿的艺术作品如何,都采取委婉、柔和的方式进行鼓励,努力去欣赏每一位幼儿的成品,让他们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诱发其无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教学目的。例如,在自由发挥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画出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并使用自己最喜爱的颜色来进行填充。有些幼儿画出了自己最喜爱的花朵,有些画出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有些画出了自己最喜爱的汽车。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一一进行评价,并颁发小奖品,满足他们内心的成就感,并让其父母、亲属欣赏,得到来自更多人的鼓励,让幼儿的创造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幼儿是一个天真无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想法充满奇幻色彩。因此,对于幼儿艺术教师来说,应积极了解幼儿心理特点,从其情感需求出发,重视自由、个性化教育,通过积极鼓励、评价,不断激发幼儿潜在的动力,不断激发他们创造灵感,充分挖掘幼儿无限的创造力,培养其创造思维,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总之,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已经远远不限于知识传承者的角色,而是要在《纲要》的指导下,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角色去与幼儿积极地互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出来的快乐,在艺术领域活动中,发挥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