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用语在老干部病床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礼貌用语在老干部病床的应用

崔育慧李晓云申琳

崔育慧李晓云申琳

(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266042)

【摘要】目的:探讨礼貌用语在老年病床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和总结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2010年到2015年就诊我院的退休老干部发放调查问卷,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老干部对不同组别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结论:礼貌用语组老干部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用语组。

【关键词】礼貌用语;老干部;调查问卷;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261-01

退休前后落差使得退休老干部比一般老年人更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为了使退休老干部更好适应住院生活,我们应更加的利用礼貌用语对待老年干部病人。下面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探讨礼貌用语在老干部病床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的入住我院的老干部4000名,其中老年男女病人数量相当,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相当,年龄上下不超过5岁。随机的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为礼貌用语组,B组为一般用语组。

1.2方法

在同等时间段内,即从实验病人入院到住院一周的时间内,对A组病人实施全套的规范的礼貌用语;B组实施一般的用语。一周后用相同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不同组别对护理质量和对入院生活的适应度。其中护理质量满意度分为三个级别,满意、一般、不满意;入院适应程度,适应,不太适应,不适应。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回收3988份,回收率为99.7%。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所有数据进行spa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

1.3护理措施

1.3.1A组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礼貌用语

(1)让老干部有家或工作单位的感受:病人进门时即对病人热情接待,选择老干部喜欢的称呼。

(2)满足被尊重的需要:渴望尊重是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处于较高层次的个体需要,在老年患者提出不当需求时,作为护理人员就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作为解释或及时关心体贴患者[1]。

(3)通过亲切的触摸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触摸时人类情感表露方式之一,也是护患交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2]。

1.3.2B组病人——对待病人态度一般化,无特殊性。

不用敬语,用先生或女士。在保证认真的系统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减少与病人的沟通。

2.结果

统计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

组别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数

A组1918(96.1%)78(3.9%)01996

B组1156(58.0%)836(42.0)01992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医院生活适应度调查表

组别适应(%)不太适应(%)不适应(%)总数

A组1498(75.1%)493(24.7%)5(0.3%)1996

B组1156(58.0%)816(41.0%)20(1.0%)1992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表(2)数据结果所示,礼貌用语能够显著提高退休老干部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礼貌用语能够更好的促进退休老干部适应医院生活。

3.讨论

3.1退休老干部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护理经验总结

3.1.1针对焦虑、恐惧、紧张的情况

措施:应该以亲切的态度和礼貌的用语促使老干部尽快的适应医院生活;鼓励、协调老干部与病友建立友好关系;注意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

3.1.2针对个性孤僻、任性、顽固、沉迷于往事、不愿面对现实的情况

原因分析:由于老年人机体能力减退,思想保守。又不适应步入老年生活后的身体状态的日益衰退,感觉身边的人对自己不够重视。有些老年人人会有情商退化现象。

措施:善于倾听并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并鼓励老干部参加。

3.1.3针对固执、以自我为中心、政治观念强、个性强的情况

原因分析:老年干部退休前一般有一定的权利和身份地位,无法面对现实,角色转换后的生活无法适应;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新事物不感兴趣,不能接受,思想老化;责任心强,喜欢看报和关系国家大事,喜欢看书和读报纸。

措施:在治疗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老干部的需求,充分肯定老干部的成就;多与老干部沟通,取得其信任。

当然,老干部的心理特征不止这些,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有的心理特征,并对症下药,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善于运用礼貌用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护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而护士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老年干部除了有一般老年人共有的特征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心理特点,他们有比其他老年人更多的被尊重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应加强礼貌用语对待退休老干部。从而使老年人更轻松愉悦的适应生活并促进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杨松梅.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洛阳医专学报,2000,18(4):343-344.

[2]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9):7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