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待进生的归因及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浅谈待进生的归因及转化策略

刘长蓉,谭俊丽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刘长蓉;谭俊丽

【中图分类号】G423.69【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85-02

英国数学家罗素曾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关注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师只有热爱每个学生,才能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爱护优等生,更应关注、热爱待进生。

一、待进生的归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有的家长一味溺爱、娇惯孩子、满足其物质生活,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成绩下降,行为不文明等。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社会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都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师因素。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优秀生和竞赛有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喜欢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在课堂上很少注意待进生,也很少有微笑,很少叫他们回答问题。学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从老师的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中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不公平,使他们降低了学习的动机,不会像好学生那么努力。这些都是产生待进生的重要原因。

2、教法因素。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的老办法,即使课堂上有小组合作学习,也没有给与足够时间,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好学生滔滔不绝,差的学生有心无意地听。教法单一和死板,只能让学生的学法适应于教法,而不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法改进教法,使有些学生厌倦学习而成为待进生。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强有弱,学习动力弱的学生,在阅读方面他们只会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去为完成必要的任务而进行积极思维,只是怀着依赖心理去等老师讲解;思维方法上他们始终处于凝滞状态,等着老师喂着吃;另外在记忆广度、记忆速度、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各方面的能力均低于优等生,时间一长,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效应造成一种非正常思维方式,抵触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等,因而学习成绩显著下降而成为待进生。

二、待进生的转化策略

面对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教学考评机制,提出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些待进生着实让人心痛。我一次次问自己:“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待进生’”?特别是这两年我新接了这个班,我下定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我一次次地做了努力和尝试,找到了一些方法,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现将自己的一些研究及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面向全体,偏爱待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待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他们更需要爱心,更需要关怀和温暖。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我们不仅要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偏爱他们。

“待进生”思想起伏波动大,更需要温暖和关怀。我们应细心观察他们,多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还经常亲密地给予他们拥抱或亲切的叫一声“乖乖”,这样不但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巧设机遇,赏识待进生。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待进生也并非面面后进。虽然他们的心理上有些扭曲,但向往美好的未来,向往受到别人的尊重,向往得到师长的肯定和表扬,这些都是他们心灵深处的长处和闪光点,都是值得赏识的地方。教师应善于创设机遇,来挖掘待进生的闪光点。

1、多渠道鼓励,重拾自信。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待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这样更能够使待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

(1)首先积极了解学生,摸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身上挖掘闪光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待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尤其是待进生,他们常常会受到学校的处罚、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2)多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工作.老师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家访便充分体现出桥梁的作用.许多家长对待进生恨铁不成钢,给予孩子的是批评,指责.为了让家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家访,加强与家长沟通,以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3)及时疏导,细致说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时,表面装出接受批评的样子,实际心里暗暗责骂老师,甚至作出对抗.我先跟他分析对抗行为的弊端,及时疏导,诊治心病,让学生消除抵触的情绪,放低偏见,重振其鼓。

2、抓住机遇,点燃智慧的火花。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生会了自爱。所以关注待进生,促进待进生的转化,重新唤起待进生的认知,激起待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对待进生多鼓励、多诱导,把希望的阳光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上。

我班有个叫竺驰昊的学生,他纪律观念差,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在课堂上他基本不甩任课老师的帐。我在他的本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你有超人的能力,只要你改变你的弱点,我相信你的学习会像你在科技模型大赛中一样,聪明、机智。”。出乎意料,我的这句话竟然极大地鼓舞了他,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他不但不捣乱纪律了,而且学习也在一天天进步,于是,我选竺驰昊当了纪律委员,他把我班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成绩也提高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关键看我们如何发掘?我认为老师千万别吝啬鼓励,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我们一定要抓住契机,在学生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他鼓励,他们一定会感动万分,萌生上进的冲动,从而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因此对于待进生前进的每一步,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多给一次机会,多给一点鼓励;多一些欣赏,多一点信任。因势利导,增强他们克服缺点和错误、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精心设计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精心设计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召开鼓舞人心的班会,开展精彩动人的演讲比赛,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我为班级增光彩活动……,给他们提供发挥优势展现自我的机会,并适时予以激发、加以引导、给予肯定,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有趣的活动、成功的喜悦、自豪的集体实现由课外到课内的兴趣迁移。实践证明,这不仅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点燃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火花,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上进心。

(三)打造卓越课堂,关注待进生。

待进生底子薄,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比较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样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开小差、交头接耳,或者以其他方式影响课堂纪律,使得想学的同学也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投入学习,而且学习意识不强烈的同学也会随波逐流,与散漫的学生混为一体,使教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样的问题,从而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导致目标不能达成。

针对上述实际,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地关注待进生的课堂动态,及时提醒并严格要求,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具体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优先位置。要给他们优先的位置,让待进生坐在前面,以便上课专心听讲,差生旁边一般是好生,这样当差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2、优先提醒。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待进生常常因为课堂上听不懂而忘了自己的角色——学习者,这时只要教者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突然中断讲解或者突然提出问题让他回答,或者表扬某某同学坐得乖,他马上就会意识到老师在关注他,让他的思绪回归课堂。

3、优先提问。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认真听讲最大的根源在于不能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教者对问题的设计必须难易结合,照顾到待进生。凡是课堂上出现的题目,只要有待进生举手发言,就交给他们解答,只要他们的回答中有一点是对的,都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待进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中逐步增加自信,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不断进步。

4、优先倾听。学会倾听,用心倾听,尊重孩子。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变成孩子们忠实的听众,多给待进生一些时间,尊重他们的理解,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及时做出评价和引导,让他感到老师是多么关注他。在他们享受到学习的权利,体验到参与的喜悦时拾回了学好数学的自信。

5、优先作业。依据其能力布置作业。待进生的作业应量少且容易,这样使他们对作业从无兴趣发展到有兴趣,最后能按时完成作业。

6、优先辅导。“学之初,愿本高”,每一个学生他们内心深处都是非常地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学生,而待进生只是“身不由心”。此时我们更应该细心辅导,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使待进生能够自信和自强起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待进生的转变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让每个孩子成功,整体发展,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工作中,只要我们多一份用耐心,少几声叹息,多一份爱心,少几声责骂;多一份细心,少几份急噪;你就会真正地感受到:只要你心中有爱,用心引领,每一个孩子都会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