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陈艳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陈艳萍

陈艳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224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2%),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06±2.6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48±2.39),两组患者的护理实验数据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1】是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康复期最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若不能及时的进行预防护理,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轻者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重者则会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危害生命健康,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本次研究对象的100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本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22,女性人数为28,年龄分布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3.5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21,女性人数为29,年龄分布在1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5±2.75)岁。被选入本次研究的100名观察研究对象均属于骨科疾病的患者,100名患者中均不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对于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涉及的内容、操作方式、实验方法以及所用时间等我院科室、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均属于知晓状况,并支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后,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我院科室治疗期间实施最为普遍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普通护理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后,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疾病好转状况,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提升患者对该并发症的重视【3】。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及时的为患者制定运动康复锻炼计划,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实验研究结束后,护理人员将科室自制的评分表发放至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本次临床护理的工作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等,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同时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在评估完患者的各项指标后,护理人员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后,采用数据软件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护理研究中所出现患者评估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t检验(P<0.05)所得出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2%),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06±2.6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48±2.39),两组患者的护理实验数据均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对于临床上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对机体内的血小板造成刺激,导致出现应激性反应,引起血液淤滞,加之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通畅,大大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5】。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尽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预防,以提升患者对该并发症的知晓程度,同时,在患者疾病好转后,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娇娇.优质护理在下肢深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9):163-164.

[2]李晚英.集束化护理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146-147.

[3]景慧云,孙海燕,蒋云芬.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98-100,108.

[4]许磊,肖娜.中药熏洗结合运动康复护理预防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2):189-190.

[5]雷晶,徐卓珺,万容,董秀芳.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