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肝胃不和证

/ 1

中医诊治肝胃不和证

李昭

李昭(黑龙江省伊春林业中心医院15300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89-02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上逆,胃失和降,主症肝气郁结证候:胸胁胀满或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胃失和降证候:胃脘胀闷或胀痛,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吞酸,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次症胸胁走窜疼痛无定处,乳房胀痛,面色发青,多疑善虑,善太息,胃中嘈杂,呕吐黄绿苦水,干呕,不欲饮食,口苦,口臭。或舌红舌苔薄白,或舌边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弦滑,或弦数临床上以脘胁胀痛,食少嗳气,吞酸嘈杂等为主症的证候。脉沉弦。脘胁胀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苔薄黄,脉沉弦等,为本证的诊断要点。

(一)胃脘痛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

1.临床表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频,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舌苔薄白,脉弦。

2.病因病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结,横逆犯胃,气机阻滞所致。

3.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4.方剂柴胡疏肝汤。

(1)方剂组成柴胡10g、陈皮10g、川芎12g、赤芍12g、枳壳10g、香附12g、甘草9g。

(2)方解柴胡、香附,疏肝理气止痛;陈皮、枳壳,理气和胃;川芎,调理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3)随证加减疼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以增强疏肝理气止痛。嗳气呕恶较甚,加法半夏、苏梗降逆和胃。痛而纳呆,兼食滞,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消食顺气。若病情反复不止,恐理气香燥之品伤阴耗气,可用佛手、绿萼梅、玫瑰花、厚朴花等理气而不伤阴。

(二)呕吐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

1.临床表现恶心,呕吐时作,吞酸,嘈杂、嗳气频频,胸胁满痛,若情绪波动时,则呕吐症状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病因病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证治要诀·卷之六·呕吐》:“食呕多因七情而得。”及“气呕因盛怒中饮食而然。”

3.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4.方剂四七汤。

(1)方剂组成苏叶15g、制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10g。

(2)方解苏叶、厚朴,理气宽中;制半夏、茯苓、生姜、大枣,和胃降逆止呕。

(3)随证加减胸胁胀闷疼痛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以疏肝解郁。心烦口渴,吐酸,加青皮、郁金、黄连、山栀。

(三)呃逆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

1.临床表现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舌苔薄白,脉弦。

2.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逆气动膈而致。

3.治法疏肝顺气,和胃降逆。

4.方剂五磨饮子。

(1)方剂组成乌药15g、沉香10g、槟榔15g、枳实12g、木香10g。

(2)方解乌药、木香,解郁顺气;沉香、槟榔、枳实宽中降气。

(3)随证加减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若心烦口渴,气郁化热者,加山栀、黄连清肝和胃。

(四)血证吐血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

1.临床表现吐血色红或紫暗,胁脘疼痛,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结化火,横逆犯胃,损伤脉络而致。

3.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4.方剂龙胆泻肝汤。

(1)方剂组成龙胆草15g、木通12g、泽泻15g、柴胡12g、车前子15g、生地黄12g、当归10g、黄芩15g、山栀15g、甘草6g。

(2)方解龙胆草、黄芩、山栀,清肝泻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柴胡、甘草,疏肝调中;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泻中有补,清中有养,为清泻肝经实火常用方。

(3)随证加减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以凉血止血,或合用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白茅根、大黄、牡丹皮、棕榈皮)。胁痛甚,加郁金、香附理气活络定痛。

体会胃脘痛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的胃脘痛临床常见,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用柴胡疏肝汤加上救必应、延胡索效果较好。如细菌性炎症配合敏感抗生素;若胃酸分泌过多配合制酸药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或胃舒平等,会收到更快更好疗效。肝胃不和证的胃脘痛每因情志因素发病,因此,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也是治疗手段之一。呕吐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本病证可见于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等。笔者经验是辨证使用中药的同时,配合辨病用药,如若为神经性呕吐者,加以心理治疗并配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若为胃炎者,配合使用敏感抗生素。若为幽门痉挛者使用解痉药等,效果更好。呃逆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本病证可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尿毒症等。笔者经验是辨证使用中药的同时,配合辨病用药,如若神经性呕吐者,加以心理治疗并配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若为胃炎者,配合使用敏感抗生素。若为尿毒症,应配合透析治疗。血证吐血病中出现肝胃不和证本病证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多见。笔者经验是临证时区分本病轻重缓急,如吐血量少病情轻,可辨证使用中药治疗。如吐血量多病情急重,则应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