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讨

魏淑萍

魏淑萍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学的三个环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小结”缺一不可。不过有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可有可无。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导入的作用在教改的今天更有必要,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导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绪积极地引入课堂,活跃课堂,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导入方式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1依据文本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的探求知识欲望很强烈。课堂教学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与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急于探究的急切心理,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更好地进入角色。通过这种质疑的方式一方面可使教材文本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可读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质疑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也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与氛围。如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目前土地大量沙化、沙漠面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扩大化的现象,提出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这种现象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我们如何治理这种现象?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文章,不仅能让学生从文章的学习中解决这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说明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思路,从而达到导入的目的,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质疑方式,一方面自己主动地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增强了理解感悟;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从中探寻出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也就更能够激发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激情。

2利用故事展示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好奇心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与文本相关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理,采取讲故事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听故事的活跃气氛中体味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故事的讲述容易激起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活跃。学生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形象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事物,给学生带来美感,并且从直观感觉中品味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将故事的内容与所学的文本材料联系起来,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拓展延伸。

3根据学科交叉相连特征,激起学生探究创新

学科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虽然表面上看联系不大,但有时却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导语的设置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趣味性、科学性,也为学生这篇文章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为语文这门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材料,例如数学学科的学习就为同学们在解答语文主观题目的精确与严密打下了基础。再如,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为他们能够理解国外的文章思想内涵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教师讲授《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因为本文与生物知识联系很密切,所以可以用生物中的知识,即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导入,这样,让学生在重温光合作用内容的同时,也了解了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明确人类的食物来源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4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

不少同行以为教材资源即课文,其实,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些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我在讲授《风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凤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风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大孩子借了小孩子的风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趣味性和启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且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使课堂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一个个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也相应地达到了新课改的目的,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活而不乱,不仅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求知成长,而且会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知识的不断发展、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止境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盘古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