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力营销"建设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互联网+电力营销"建设应用

陈志彬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518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内“互联网+”行动计划最初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自此,其极大的促进了各领域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和电子商务等行业中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将互联网与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整合起来,有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对"互联网+电力营销"建设应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营销;应用

电力作为一项主要的低碳能源,其不仅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能源,同时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供给形态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应在产品供给上与用户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这样方能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本文在分析“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电力营销”的建设应用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1.“互联网+”论述

“互联网+”主要是通过整合通信、信息及计算机等有关技术组建而成的互联网平台和其他行业、技术,以此来充分发挥并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中的作用,提升各领域企业的发展高度及层次,同时为各领域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其技术改革。“互联网+”将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创造力及创新力充分地展现出来了,形成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1]。

2.“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2.1“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当下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移动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信息传输的主流,因为互联网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营销活动的互动性,增强营销活动的时效性,而且便于发布、检索,同时其运营成本低,所以,互联网被广泛使用于各行业的营销活动之中,电力企业也不例。在电力企业的营销转型环节,“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电力体验模式的改革。

2.2电力用户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领域的服务体验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电力客户对电力服务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为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构建“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创造了必要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编制服务计划时,必须对电力客户的需求改变及市场环境改变情况加以充分考虑,努力增强自身服务的流畅性及便捷,提高电力用户体验的舒适度,实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全天24小时响应服务,以此来满足电力用户的要求,提高其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实现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的双赢[2]。

2.3电力体制革新的必然经过

随着国家能源布局的不断改变,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新一轮电力体制革新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步由成品供应商转变成服务提供商,电力市场也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所以,对电力企业的市场服务质量及用户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3]。

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电力营销,电力企业电力营销水平是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是保证电力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所以,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自身运营体制及服务模式的改革,努力将自身传统单一的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增强自身应对市场改变的能力,努力将自身以往被动、粗放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电力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互联网+电力营销”的应用手段

“互联网+电力营销”的应用手段与传统营销模式完全不同,其主要是借助时下流行的电力微信、电e宝、95598网站、网上营业厅、支付宝、短信推送及掌上电力APP等互联网交互应用来实现电力营销[4]。其中,全天候网上营业厅是电力企业开展业务开展业务自助办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主要是通过优化一些网上营业厅互动化服务功能,如电力微信、95598网站、有线电视、规定电力营业厅、积分商城及掌上电力等,让电力用户无需出门,便可轻轻办理电力营销业务,大大提升了电力营销服务的便捷性。

4.“互联网+电力营销”的建设应用

4.1利用互联网,构建智能营业厅

以往办理电力营销业务需要电力用户到供电营业厅进行登记办理,这样不仅会给电力用户造成诸多不便,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力企业的人力投入。而利用互联网来构建智能营业厅,只需确保网上营业厅的精准性及可靠性即可。电力客户在登录网上营业厅后,核实自身基本信息正确便可开展有关业务的操作,之后再由网上营业厅对有关指令实施处理。由此可见,建设“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可以24小时全天服务,为电力用户提供诸多便利,让电力用户无需出门,只需利用网络平台便可得到期望的服务,这样也可以大大提升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效率及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4.2丰富用户画像,开展准确营销

电力企业利用PMS2.0系统、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以及一些互联网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积极实施“大数据”分析挖掘,采取“标签库”的方式,依据每个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建立了一个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力用户全景画像,此电力用户全景画像中涵盖了电力用户的行为偏好及社会特点等信息。之后电力企业再依据不同电力用户的特点,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咨询、电缆催缴及输电等服务,积极准确地向其介绍一些用电产品,如分布式电能接入、智能家居节能计划以及用电套餐等,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3掌上电力APP,开启“实战”模式

从传统的实体营业厅转变为掌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变得更加便捷、更加多样。现阶段,国内不少城区范围内的非居民、低压居发以及高压新装用户已经采用了“掌上电力”APP线上受理,实现了集智能互动、跟踪督办、预约派单为一体的服务质量监管及快速响应,大大提升了电力营销业务办理流程的透明性及公开性,提供了“一站式”办电服务,实现了95598业务、移动报修和在线缴费等“互联网+”营销服务功能。而“电e宝”的出现为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公司开创了一个高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一支付平台涵盖了线上线下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支付结算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生活服务、资费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电力企业用电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健全电费管控,减少电力损失

利用互联网构建的“互联网+电力营销”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的策略管理,如用户电缆计算频度、计算周期、计算时间、是否启动计算等值的设定以及最后计算时间等,从而实现对电力恢复、停电以及报警等过程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损失。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布局不断改变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电力品质及服务质量,大力实行“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业务办理自助性、整体的联运性以及服务的自主性,提升电力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认可度,这样方能保障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彬.“互联网+电力营销”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4)

[2]梁波,高宁,谢磊.“互联网+电力营销”建设应用解读[J].农村电工,2017(4)

[3]李丹,沈皓,孙薇.基于“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10)

[4]李学萍.基于“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研究[J].能源管理,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