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3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现状

朱燕燕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安庆246004)

【摘要】为关注老年人脆弱血管,探讨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延长置管时间,保护静脉、减轻痛苦、保障用药、提高工作效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关键词】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41-02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能减少病患痛苦,且能随时增加输液通道,争取的抢救时间。老年病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长期反复住院,且存在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血管易滑动等因素[1],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采用浅静脉留置输液方式,但其引起的渗漏、静脉炎、堵管、栓塞、感染、皮下血肿等,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全面关注留置针操作的各个环节非常必要,综述如下。

1.穿刺前评估

根据病情,液体和药物的性质选择相应型号的套管针,满足输液要求即可,原则上尽量选择22G、24G留置针,减少血管损伤,降低静脉炎发生率[2]。考虑到老年患者因病情变化快、病程长、疗效慢、易产生焦虑,甚至抵触情绪,护士在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留置针穿刺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的血管,避免在关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选择血管穿刺,不宜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

2.留置针应用方法

2.1穿刺方法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选择穿刺部位,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须绷紧皮肤后消毒,面积大于8cm×8cm,嘱病人握拳,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45°角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3],提高穿刺成功率。回血后压低角度,顺静脉继续进针0.2cm,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并顺静脉走向缓送入静脉内,余2mm在皮外[4],避免软管座磨擦穿刺针孔皮肤二出现红肿、渗血、漏液。最好固定Y型软管座,迅速抽出针芯。

2.2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用一条输液贴横向固定留置针外套管的针尾,75%乙醇消毒穿刺点以外的皮肤,可保证皮肤充分接触而使留置针固定良好。留置针的针座及延长管U型向上[5],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将梯形胶带封闭留置针延长管与透明敷贴粘贴处,减少留置针脱出[6-7],再用胶带固定肝素帽。为防止静脉留置针的意外脱出,延长老年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还可将弹力袜套于穿刺部位,进一步固定。

2.3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和家属,患者输液肢体于心脏平行或稍高,穿刺静脉上方衣服勿过紧,以防液体外渗。用药结束后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轻搓手背、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如发现回血,应及时用封管液正压封管。洗漱时应妥当包扎套针及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潮湿引起感染。加强巡视,发现敷贴处受潮和患者出汗较多就及时更换敷贴。

2.4封管及冲管的要点

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发生。反之则可因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诱发浅表静脉炎或渗漏。生理盐水3~5ml,正压封管,以脉冲式推注封管液,边冲边退,封管液剩余0.5~1ml时,使针尖停留肝素帽内,推注剩余封管液后,夹上卡子后拔出针头。夹子应离针柄1~2cm。封管液推注速度不可过快,防止血管内压力骤增而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局部肿胀及静脉炎等[8]。留置针管腔内有回血现象时,及时用封管液重新封管,不能强行挤压,封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封管注射器1人1具。已封管的留置针重新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方可接上液体,当遇阻力时,不宜强行冲击以免发生堵塞或形成静脉血栓。

2.5留置天数

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留置时间3天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高[9]。如果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严格控制留置时间,化疗或脱水药物不宜用留置针注射。

3.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应立即拔管,根据情况及时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1静脉炎

根据美国INS标准,静脉炎按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其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11],是静脉留置针后常见并发症,由于长期由一个部位静脉输入药物,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引起红、肿、热、痛,严重者局部针眼处会有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操作各环节的严格无菌,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以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减缓输液速度。

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回流缓解症状。同时根据静脉炎的分级与输注的液体采用不同处理:

①红肿型选用50%硫酸镁纱布敷于创面上,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②硬结型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炎症局部,包上纱布。

③输注环丙沙星出现静脉炎时可采用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外敷,氟尿嘧啶致静脉炎用芒硝膏外敷。

④热敷间隙期,局部涂擦喜疗妥软膏。山莨菪碱红花乙醇混合液湿敷治疗静脉炎,特别对高渗液、阳离子溶液及血管收缩药引起的医源性静脉炎效果好,因其有较强的解痉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12]。

3.2液体渗漏

根据美国INS标准,渗出按严重程度也分为四级,其主要是由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或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原因导致。

护理人员除加强自身训练、妥善固定导管外,嘱病人留置针肢体勿过度活动,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尽量选择较粗,弹性好的血管,避免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腕和手背肘窝部位的血管输液,不用末梢循环差的血管,避免在患侧肢体上进行穿刺。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方法,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防止局部组织坏死,此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还必须先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甘露醇、脂肪乳等,输入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此外要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多巡视观察穿刺部位。

发现外渗要及时拔管,根据情况有不同处理方式:

①普通无刺激药液渗漏时可热敷或抬高患肢。

②化学性药物外渗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必要时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③碳酸氢钠外渗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局部皮下注射。

④20%甘露醇外渗时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⑤多巴胺外渗可用酚妥拉明封闭,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伤。

⑥外渗的药物对组织刺激小容易吸收,可用喜疗妥软膏局部涂擦或在肿胀部位用50%硫酸镁湿敷[13]。

3.3导管堵塞

导管堵寒原因较复杂,与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及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故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并正确封管,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封管液及用量。

3.4皮下血肿

老年患者静脉血管脆而弹性小,医护人员静脉置管时操作不熟练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14],护理人员应注意:

①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技巧,保证穿刺成功率。

②操作前正确评估患者,合理选择血管及部位,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

③定期组织留置针穿刺和护理知识讲座,介绍穿刺技巧,分析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提高水平。

3.5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多伴心血管疾病,血流缓慢,易致留置针头内回凝血,若加压推注,会给患者带来脑动脉血栓、冠状动脉栓塞等医源性栓塞,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另外,反复多次同一部位留置针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栓塞形成的促发因素。对于可下床活动患者,最好选用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大静脉;长期卧床病人,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一旦发生静脉血栓,绝对卧床,抬高患肢并制动,遵医嘱予抗凝治疗,硫酸镁热敷以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促进炎症吸收[14-15]。

4.安全拔针

撕敷贴时动作要轻柔,一手按压病人皮肤,一手缓缓揭开敷贴,并询问病人感受。若撕除困难,用2%碘伏涂于敷贴处,或用生理盐水浸泡,再缓缓除去。拔针后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横指)按照静脉走向从穿刺皮肤处到穿刺静脉处按压(≥8min),防止起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

5.小结

老年病人皮肤薄、血管弹性差,易滑动,静脉输液时又难于较长时间保持肢体不动,所以针对老年人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要清楚老年人血管脆而弹性弱,面对机械化学性损伤,抵抗水平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掌握合理有效的静脉留置针护理知识,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备技能。

【参考文献】

[1]郑玉梅.老年患者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3,4(1):44-45.

[2]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5,3(2):15.

[3]李海燕,万岐江.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672-1674.

[4]方惠清.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306-307.

[5]胡春艳.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10):2568-2569.

[6]张梅,张菊侠.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方法35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94-96.

[7]王小华.李莲华.浅静脉留置针透明贴膜固定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4,24(13):9.

[8]陈雪萍.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影响[J].河北医学,2015,16(7):861-863

[9]陈苗.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J].西南军医,2011,4:57-59.

[10]丁美红.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1367-1368.

[11]汪守风,江宾,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15,34(6):372-573.

[12]王小丽,孙桂玲.浅述静脉留置针置管理期问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6(6):249-250.

[13]赵丽媛.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30-231.

[14]赵海蓉.1例下肢留置套管针致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对此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2012,5(7):350-351.

[15]高荣花,赵改婷,张玉敏.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及血管栓塞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15,18(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