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语为你铺铸辉煌的人生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让母语为你铺铸辉煌的人生路

刘志宇

刘志宇

〔摘要〕对中国学生来说,母语就是汉语,对高中学生来说,学好母语就是要学好语文。对中国学生来说,学好母语就等于掌握了打开命运之门的金钥匙,也等于为自己铺筑了一条辉煌的人生路。

〔关键词〕中学生母语学习重要性探讨

1学好母语,就掌握了安身立命的最主要的工具

语文课的工具性是由它自身的内涵和性质决定的。“语文”从字面上看,可以有四种理解:“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富文化”,无论哪种理解,都离不开“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当口头语言得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时候,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中介物的“文字”便应运而生,人们并给它做了如下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的单位,也是读音的单位。”这样看来,“语文”最初最原始的底层内含指的应是“语言文字”或“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其他内含则是人们对“语文”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人类要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必须依靠语言;要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必须借助文字。换句话说,其他任何学科的产主、发展、交流、讲授与传播都得借助“语言”和“文字”。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指的是研究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是以语文知识为轴心,以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哲学、美学、音乐、建筑等知识为辐射线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开放的知识系统,它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他在其他学科方面的成就。所以,不少人都称语文是“百科之王”、“百科之父”、“百科之母”,国家教委早在1992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就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在有些人看来,苏老的话或许有些偏颇;但仔细想想,却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母语能力在人生应具备的各项技能中具有领先性。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首先得掌握扎扎实实的母语。

2学好母语,能最大限度汲取人类文化的营养

根据“语文”的定义,语文是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研究语言文字首先必须掌握其字、词、句的基本知识;语文又是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的一门学问,研究其运用规律,就是要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规则(语法);语文还是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艺术的学问,研究其运用艺术就要求理解、掌握、运用各种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逼真、感人的修辞技巧;同时,由于“文学”的定义规定了它是“运用语言的一门艺术”,跟语文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有一致性,所以,学语文还要研究大量的文学知识和文学作品。这还不够,语文课的工具性也决定了语文现象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凡需要语言文字的地方都需要语文。这样,语文学习的内容既包括了字、词、句、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又包括语文课文内容所展示的风土人情、诗词歌赋、小说童话、天文地理、社会自然、宏观微观等包罗万象的文化知识,同时,只要张口说话,抬手写字,就都伴随着语文现象。这样,语文教学又具有了其他任何学科所无可比拟的最广阔的实践领域。换句话说,较之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上更具有全面性的优越条件。

3学好母语,能练就生活中各种最实用的技能

语文课既然是工具,那就必然是经常被用到的学科,运用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语文能力的大小。要想更好地运用语文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吕淑湘先生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淑湘论语文教学》第52~53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版),首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培养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导、创新等能力。从听说读写到推导创新,能力的层次逐步提高,人的聪明才智逐步增强,最终形成如下实用性技能: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技能;流利的口头表达技能;熟练的写作技能;恰切的品评鉴赏技能;有效的随机应变技能;大胆的竞争技能;协调的合作技能;情绪、人格、品格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技能。这些技能已经涵盖了语文学习中所要求的、人才规格的绝大部分内容。这一方面说明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涵养的极有效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技能随时随地运用到实际中,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成功机率,而成功机率的增加又会诱发学生技能再上更高档次,进而增强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最终获得从知识到能力到素质再到知识的良性循环的效果。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当然也能培养学生若干个方面的技能,但还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像语文这样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也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所培养出的技能像语文学科这样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无处不在的联系。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所培养的技能的直接实用性也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4学好母语,能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位

语文课通过对各类文章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信息、确立美的观念、实现美的欣赏、完成美的创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如,绘画美、雕塑美、建筑美、园林美、工艺美、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歌喉美、自然风光美、人物形象美、社会斗争美、思想进步美、艺术创造美、想象奇特美、篇章结构美、节奏韵律美、语音语调美……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其次,学生在对语文教学中表现出的美的感知体验中受到陶冶。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头得到净化、理智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高雅的气质得以形成,优良的人格和品格得以完善,进而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最后,学生把自己的审美理想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他们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理想远大,心理健康,品德高尚,认真负责,富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时体验看美的创造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语文学习的美育功能使学生素质得到更为全面和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也表明语文教学是比较理想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

5学好母语能培养崇高的理想和品格“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篇文章产生的过程,是某种思想通过语言表达的过程。语文学习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对真善美的东西总是极力颂扬肯定,对假恶丑的东西总是极力批判否定。这就使得人们能够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分析对比中和平凡与伟大、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的体验感悟中受到陶冶,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和道德情操。这样、既学了知识、培养了技能,获得了美感,还受到陶冶,完善了人格与品格,这也正是母语学习一举多得的具体体现,也说明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完美的手段。

6怎么才能学好母语

6.1树立大语文意识,在学语文的同时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素质。首先要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发表见解,宣传主张、明辨是非、摆脱困境、观看影视、外出交游、买货购物、听报告、做演讲、写家书、看说明……总之,无论睁眼看物、张嘴说话、动腿走路、抬手写字,只要留意,就会发现都伴随着语文现象。“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次,要认识到语文能力是现代人文明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需求的是知识渊博、长于表达、善于交际、语富简洁得体、语态自然大方、语音语调标准而有亲和力的素养完备的人才,这一切,都有赖于语文能力做基石。再次,要认识到语文能力是追求卓越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成就大业的人,无一不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连一个定理都理解不了的人是学不好数学的,连一份实验报告都写不好的人是学不好物理化学的,连一篇学术论文都写不出的人是当不了科学家的,不会宣传主张、发动群众的人是当不了领袖的。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毛泽东用“笔墨纸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证实了这一点。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文之眼。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眼光,一种是“理科之眼”,一种是“文科之眼”(即“语文之眼”)。前者看到的是真,要求客观地透视出对象的本质;后者看到的是“善”和“美”,要求动情地感受到形象的丰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语文之眼”既要处处留心,意识到语文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性,感受到语文能力时时都在给人们带来成功与喜悦;又要有意识地掌握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并时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6.2讲究方法,追求实效。学法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活动方式。方法正确能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获得学习愉快,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语文学习首先应掌握常规学法,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复习、怎样做作业、怎样进行课外学习、怎样阅读、怎样写作、怎样记忆、怎样应试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勤于查各种工具书的习惯、顽强进取专心致志的习惯、收集整理并善于应用知识的习惯、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科学记忆有效背诵的习惯、认真写作勤于动笔的习惯等等;然后,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凭自己的能力和习惯大胆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对知识融会贯通,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既要能感受到知识系统之美,又要会发现知识系统之瑕,并能对之进行完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弄清楚其他学科文体与语文中各类文体的相通之处,理解其他学科,注重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则注重理解、掌握和表达内容的方法:其他学科是做好的“鱼”让人去吃,语文学科则提供了打鱼、做鱼的方法让人去掌握。还要再适度选一些其他学科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分别用“语文之眼”和“学科之眼”来比对。在对比中真正对语文课的整础性、工具性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其次,积极参加各种有关比赛,在竞争中培养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把握机遇意识和对成功与失败的耐受力,从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和相应的各种能力。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诗文知识,在运用语文知识、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坚定心,并相应地再生发出各种相关的实用能力和技巧。

第四,在平时课堂提问和口头作文中,踊跃登台做先生,借此锻炼胆量、自信心、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九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