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

鲁双臣1于文翰

鲁双臣1于文翰2

(1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内蒙古赤峰025150)

(2吉林省长春市一汽总医院吉林长春130011)

【摘要】吉非替尼作为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对在对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吉非替尼的一、二线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方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26-02

EGFR,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人类的乳腺癌、胃癌和大肠癌有着直接的联系,EGFR功能异常,将直接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TK(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正是肿瘤细胞的特征,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NSCLC)也存在着EGFR-T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异常,故EGFR已经成为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1]。吉非替尼是近年来兴起的EGFR-TK抑制剂,通过抑制EGFR过度表达细胞的生物活性,使细胞周期停止在G0~G1交界期,阻断肿瘤细胞的繁殖生长。随着多项的I期、II期、Ⅲ期等临床观察,吉非替尼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吉非替尼治疗ESCLC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吉非替尼的一线治疗

文献表明[2],在INTACT1、INTACT2和ISEL这3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中均没有显示吉非替尼与传统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也没有观察到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就是说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作为一线用药无论是在有效率、无疾病进展期(PFS)和生存率等方面都没有优势。

在吉非替尼的一项IPASS研究中[3],将1217例非吸烟或少量吸烟的亚裔肺腺癌患者,随机给予接受吉非替尼和紫杉醇加卡铂。结果表明吉非替尼组有着更好的PFS、生活质量和客观有效率,而两组总生存期相似。1217名患者的EGFR突变率高达79.3%,其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2%和47.3%,PFS明显高于化疗组,疗效更好。而在EGFR未突变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的PFS更低,疾病进展风险反而增加,表明EGFR突变时患者会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那么如何才能更方便、快捷、有效的筛选出EGFR突变患者,是吉非替尼应用于临床治疗并且获益的基本保障。

2.吉非替尼的维持治疗

韩宇等[4]探讨了ESCLC患者在诱导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的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是分为79例的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和40例的解救治疗组,结果表明进展时间为6.0个月的维持治疗组明显高于解救治疗组的4.0个月(P=0.03),维持治疗组和解救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0个月和7.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因此ESCLC患者在经过化疗后对其给予吉非替尼的单药维持治疗比化疗进展后再使用该药具有更好的疗效,更能发挥该药的优势,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3吉非替尼的二线治疗

绝大多数的ESCLC患者在进行过一线治疗后,疾病只能得到一个短暂的缓解和恢复期,为了得到更好的控制,提高生存率,必须进行二线治疗。而吉非替尼是进行二线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在楚荷莹等[5]的研究中发现吉非替尼通过基因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对E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不同的患者也会出现疲乏、腹泻、轻度皮疹和肝功能异常等可耐受的毒副反应。

王燕等[6]研究了6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ESCLC患者在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二线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这两种药物是吉非替尼和多西紫杉醇。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经过治疗得到的观察是这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6.3%和43.3%,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则是吉非替尼组在如皮疹等非血液毒性方面的发生率为56.3%,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的10.0%;而多西紫杉醇在如中性粒细胞的降低等血液毒性方面的发生率为56.7%,显著高于吉非替尼组的0.0%,在对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方面进行对比后发现吉非替尼组的65.6%的临床受益反应率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的26.7%。因此针对化疗失败的ESCLC患者来说,在进行二线治疗时,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相近,但是多西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多且严重,而吉非替尼则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改善率。

4.吉非替尼的其他治疗

4.1对脑转移的研究刘赞等[7]对54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研究发现,应用吉非替尼治疗颅内病变疗效的控制率达到68.5%,客观缓解率为25.9%,而全身病灶的总体疗效的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8.5%和22.2%,因此吉非替尼对NSCLC脑转移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脑转移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值得做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4.2对PS评分的研究Chang等[8]对于PS评分在3~4分的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发现患者的缓解率达到25%;韩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对于PS评分较高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可以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和缓解率。

5.小结

靶向治疗药物是目前临床和实验室研究领域的热点,其高效低毒的特性将发挥着关键作用。吉非替尼作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ESCLC的不同治疗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做出了很好的铺垫,而以基因为指导的靶向治疗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卢宝安,张新伟,任秀宝.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1):78-81.

[2]满韦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4):308-311.

[3]WuY,MokT,ChuD,etal.EvalutonofclinicallyselectedpatientswithadvancedNSCLCrecruitedinchinainaphaseⅢ,randomized,open-label,first-linestudyinAsiaofgeftinibversuscarboplatin/paclitaxel(IPASS).2009ASCOAnnulMeeting.JClinOncol,2009,27:a8041.

[4]韩宇,王岩,徐建明等.诱导化疗后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2):118-122.

[5]楚荷莹,常静侠,王华启等.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18-19.

[6]王燕,苏莉,汪静等.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21-1224.

[7]刘赞,郑华,李宝兰.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4,6:47-49.

[8]钱浩.肺癌综合治疗.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