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延溪河河湖水域综合整治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桃源县延溪河河湖水域综合整治案例分析

齐晶晶

天津叁目堂园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41

摘要:近几年国家及湖南省关于河湖连通及黑臭水体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13年10月,水利部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16年12月,长沙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河湖连通政策;15年4月水十条发布,同年9月住建部等部门推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本项目实施是国家和湖南省乃至桃源县提出的硬任务,也是桃源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河道整治、滨河景观、特色小镇

一、区位优势

项目区位于常德市桃源县,距省会长沙229km,毗邻著名的桃花源风景区,也是从长沙前往凤凰古城等风景名胜的必经之地。本次项目位于老城区西侧,城西片区以东,是新老城区无可替代的中轴线。

通过本次治理,能够有效改善延溪河沿岸自然生态环境,周边土地价值提升明显

二、项目概况

项目范围西起铁路桥,东至延溪河入沅江口,东西长度约9.4km,南北向延河道蓝线外延50m。亦包括约4815亩的内河水系片区,内河水系长度约9.12km。

三、现状分析

采用先进的航拍技术。对项目区全段进行把控。

水方面:水安全问题突出;水环境问题急需改善;水生态系统匮乏。

景方面:城与水分离;水与景分离;绿与景分离;景与境分离

城方面:交通组织有待完善;村落形象有待提升;区内产业有待丰富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低不了头,下不去河,看不见绿,体验不到清。

四、目标策略

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实现亲水桃源,万载延溪,最终建成一脉千年古河,十里生态绿廊,千亩田园小镇的综合盛景。

通过河道整治、滨河景观、特色小镇三项建设将延溪河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蕴深,人水相融的综合性河道。

五、专项规划

(1)水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过堤防修复,水系连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机理,并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1、水安全工程

利用现有资料,采用MIKE11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在模型计算与设计内容相互演算的基础上。首先,梳理河底设计标高,对河道进行清淤,增大过流面积。其次,根据设计洪水计算结果,对堤防进行加高陪护。

综合考虑河道防洪、景观亲水、占地拆迁等要求,并融入生态治理理念

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堤防一级子槽满足景观蓄水及人民亲水要求,二级堤防满足河道防洪要求。

采用生态石笼、草皮护坡、浆砌石挡墙等形式进行防护。

为了维持河道景观常水面及内河水系引水需求,在主河道上修建三座挡水闸,为实现水系连通,在内河水系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各修建一座小型水闸。

2、水环境工程:

经调查分析,现状水系水质为地表水劣V类。通过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根据工程进度及水质提升目标,分阶段计算入河污染物削减量,为后期工程设计做支撑点源污染治理:项目范围内主河道及内河两侧无完善的市政排水管网,村民分散居住,雨、污水直排入河,对延溪河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在内河两岸沿河敷设d400~d600截污支管、延溪河两岸沿河敷设d600~d1000截污干管收集初期雨水和污水,最终汇到污水处理厂。近期干管截流的污水为合流制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及部分雨水;待远期管网系统完善后,污水经截污干管排入污水处理厂,雨水净化后入河。

最终实现污水入厂,雨水入河。延溪河上游以畜禽养殖为主,各养殖场沿河道两侧分散排布。本次设计将各养殖场粪污水通过截污管道统一收集,并在管网末端设置一体化处理装置,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上游深水港乡、泥窝潭乡、三阳港镇、佘家坪乡四个乡镇的污水现状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延溪河,本次设计拟在四个乡镇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四个乡镇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面源污染治理:采用机械直接清运的方式清理沿河垃圾,并建立垃圾集中清运机制。根据桃源县城市总体规划,延溪河上游深水港村规划建有一座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议将沿河垃圾统一转运至此中转站。

3、水生态工程:

通过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培育等措施,实现河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的有机融合,恢复水域的自净能力。

(2)景

设计以缘生态、漫生活为主题。

秉承“以静为心、以雅为灵、以韵为美、以隐为宗”的设计理念,打造一处缘于良好生态环境,充满浪漫气息的大隐于市的极致去处。

通过对原有水系的梳理,引入“金龙纳祥”、“绿湾水韵”“浪漫花谷”的概念。

总体布局呈现一带一路一湾一谷三区多景的规划结构

一带:以延溪河为生态脉络的滨水生态游憩景观带

一路:以红枫为主题的串联各个节点的河道堤顶路

一湾:以花为媒,以水为介,串联蜿蜒水系内湾景观

一谷:以地形塑空间,以桃花为主题的浪漫桃花谷

三区分别为“滨水生态游憩区,浪漫景观优享区,田园生活体验区”。三大分区通过结构完善、分级明确的交通体系相连接,根据不同的主题形成各自独特的分区风格。

多景:结合周围环境及分区定位,设计不同主题的景观节点。

生态游憩区:软化河道边界,重塑湿地,还原生态风貌,引入湿生植物,确保生态水岸景观效果。重建堤顶道路,两侧种植高大秋色叶植物,形成金色林荫大道。

主要景点包括梦泽飞鹭、陶渊明诗画长堤、桃源乐土、红色文化长廊等。

浪漫景观优享区:通过生态技术对水湾进行连接,引入城市文化,使其营造成休闲娱乐与生态体验相融合的浪漫生活优享花园。

主要景点包括花溪飞虹、碧草乐谷、动感花廊、运动休闲场、特色小镇等。

田园生活体验区:设计秉承大隐隐于市的理念,结合桃源的隐居文化,营造静谧雅致、又不失田园意趣的生活体验区。

主要景点包括农耕名人园、生物科技苑、云清园、风林廊、回忆岛等。

(3)城

烟溪出青嶂,如梦归桃源。阡陌庭前客,宜养故人还。

将腹地自然环境和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快“大美桃源”的建设。

以一期工程为示范利用延溪河景观带的区位优势,与主城区功能互补

形成以“综合商业服务中心+高端宜居生活中心+桃源创新产业中心”三心一体的特色小镇。

综合商业服务中心:临近老城风貌区,内设滨水商务中心、贵族学校、亲子乐园、高端会所、文化展馆、剧场、vr影院等。

高端宜居生活中心:布局呈半环形放射状,由内向外分别有湖心别墅岛、精致洋房社区、湖景高层社区、街区公园及配套商业带。

桃源创新产业中心:位于小镇西南边缘,摒弃传统产业,结合桃源农科展览、新材料科技、自主创业等创建孵化园区。

一脉千年韵古今,半烟半雨润河溪,人间仙境何处寻,宜人宜景梦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