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陈芳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急诊科的38名护士在过去1年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繁忙和抢救病人时;针刺伤时有24人(72.73%)未戴手套;针刺伤后上报率仅为15.15%。结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

【关键词】急诊护士;针刺伤;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90-02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ituationandreasonsofneedlestickinjuriesofnursesinemergencyroom,.Methods:byusingthemethodofquestionnaire,38nursesin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duringthelast1yearsthesituationofneedlestickinjuryinvestigationandanalysis.Results:theincidenceofmajorcausesofneedleisbusyandrescuingpatients;needlestickinjurywhentherewere24people(72.73%)didnotweargloves;needlestickinjuriesafterthereportedrateofonly15.15%.Conclusion:emergencynursesneedlestickinjuriesoccurredatahigherrate,medicalinstitutionsshouldstrengthenoccupationalsafetyeducationfornursesinemergencydepartment.

【Keyword】Emergencynurse;Needlestickinjuries;StatusInvestigationandanalysis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急诊科是处理突发事件、静脉输注及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要科室,同时也是多数细菌的聚集地,是高风险科室。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人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2。为此作者对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38名急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32人,男6人;本科6人,大专28人,中专4人;平均年龄26.8岁,最小的为19岁,最大的为48岁;急诊科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者23人,5年至10年者7人,10年以上者8人。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针刺伤情况、针刺伤环节、针刺伤原因、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以及针刺伤后的处置情况。发放问卷38份,回收38份,回收率100%,均为合格问卷。

2结果

2.1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见表1。表138名急诊护士1年中针刺伤情况

2.4针刺伤时戴手套情况发生针刺伤时没有人戴双层手套,只有9人(27.27%)戴了一层手套,其余的24人(72.73%)均未戴手套。

2.5针刺伤后的处置情况发生针刺伤后有28人(84.85%)立即对伤口进行了规范化处理,5人(15.15%)没有按照规范对伤口进行处理;只有5人(15.15%)上报了医院感染管理科。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在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中,由于工作繁忙高达78.79%,位居首位,其次是抢救病人时,占60.61%,说明我院急诊护士在工作繁忙和抢救病人时最易发生针刺伤,其原因可能是,急诊科担任着病人的分诊、接诊、留观、抢救任务,大多病人病情急、时间紧、抢救多,所以护士操作机会多,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其针刺伤发生率相对增高。另外,护士在操作后习惯套上针帽,这也是造成针刺伤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时,仓促的针帽回套,容易发生针刺伤,在本次调查中,有57.58%的针刺伤是由于回套针帽造成的。有研究证实,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另有研究表明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有62%~6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能坚守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戴两层手套则会减少70%以上的血量。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本次调查中,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没有人戴双层手套,只有9人(27.27%)戴了一层手套,其余的24人(72.73%)均未戴手套。由此可见急诊护士没有认识到戴手套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针刺伤后有5人(15.15%)没有按规范对伤口进行处理,只有5人(15.15%)上报了医院感染管理科,这说明很多护士对针刺伤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主要原因除了急诊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外,还与专业知识的缺乏有关,这提示医院管理者在强调患者安全的同时,也要注重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降低急诊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我院急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3-4。因此,需要加大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才能有效地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余璇,王祝英.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5):449-451.

[2]王勤,徐晓敏.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5):455-456.

[3]钟凤.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7(2):245-247.

[4]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等.100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