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丁顺苹(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密山1583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56-02

【摘要】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诱发因素,加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补充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增强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基本改变是滑膜炎。有滑膜细胞增殖、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血管翳形成。血管翳可侵袭关节软骨及骨组织,造成关节结构的破坏,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会导致畸形、关节强直等不同程度的残疾。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更年期发病者都病情较重,小儿发病者男孩居多。

1病因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为免疫、感染(细菌、支原体、病毒)及遗传有关。

2发病诱因

2.1感染性病灶常见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结核、肝炎、鼻窦炎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另外胆囊炎、附件炎也可诱发疾病。

2.2气候及环境:潮湿、寒冷或冻伤。

2.3其它劳累、过度思念、忧虑、精神紧张、外伤、产后或月经血量过多、大失血等均可诱发。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提高免疫力。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只有摄入足量的微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才能使细胞精力充沛,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微生物等病原体的侵袭。

3.1.2及时控制感染病灶、防止诱发。一旦发生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加强拍背扩胸运动和深呼吸,增加肺功能,预防肺感染。

3.1.3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淋雨或受潮。季节变换时要增减衣物;出汗时及时擦干以防衣服潮湿;湿衣、鞋、袜及时更换;出汗里不可乘汗入浴(水温低于体温时);不可暴食冷饮或长时间接触冷水;尤其是儿童,需要家长加强看护和管理,避免因疏忽生活细节问题而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3.1.4避免劳累不安劳作是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但过度劳累会降低机体抵抗力,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3.1.5保持性情开朗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哀、思、悲、恐、惊能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的情绪刺激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

3.2用药的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根据用药情况定期做相关检验。

3.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的护理此类患者防止关节破坏是关键,一旦关节受损,应采取以下措施:

3.3.1急性关节肿痛明显且全身症状重者应卧床休息,睡板床,枕头不宜过高。

3.3.2由于病人关节及其周围血管神经受侵害,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而加重关节症状。

3.3.3关节护理的目的在于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姿态和体位。患者为减轻疼痛,往往寻求一种固定姿势,久而久之造成关节的畸形。所以对于此病患者,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注意关节的活动,坚持功能锻炼,以免影响今后的生活。

3.3.4关节肿痛部位经常予以按摩、热水疗、蜡疗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温度,防止肌肉萎缩,注意避免烫伤。

3.3.5急性期可在短期内(2-3周)使用夹板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3.3.6关节处破损及溃疡,应加强无菌换药,预防感染,平时涂润肤霜或红花油按摩以保护皮肤。

3.4饮食护理人类保持健康的第一大基石是均衡营养,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更要注意营养的补充,易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钙、铁、锌及维生素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菠菜、山楂、海制品、豆制品、骨头汤(喝时加醋)等;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黄花菜、蘑菇、动物肝肾、血制品、蛋黄、西红柿等。女性月经期或产后及时被补充铁防止疾病复发;含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奶制品、海鲜。

3.5心理护理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关节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性质及治疗方案,鼓励患者坚定信心,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鼓励患者自强自信,消除自卑和信赖感。

3.6加强基础护理发热者及时降温,鼓励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宜消化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

3.7病情观察①关节肿痛情况,活动度,关节的症状以及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②是否有贫血、发热、视力减退等。③是否有神经压迫症状。④关节周围皮肤是否破损。

3.8健康指导①耐心向病人讲解以便患者了解病症的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及预防保健知识,坚定信心,配合治疗。②交代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不适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根据情况调节用量或停药,防止合并症的发生。③避免诱因:如冷、潮湿、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④保证睡眠。合理膳食。坚持适度的运动。⑤及时控制感染,特别是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如:猩红热、扁桃体炎等。⑥用药指导。观察效果,不可随便停药、换药或增减用量。⑦定期复查,防止药物副作用。⑧鼓励患者坚定生活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