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静脉血与末梢血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冯秀荣

铜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生化检测中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对结果的影响。方法以86例2013.10.8.~2014.10.8.之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测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并采集每位受检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分别将其归为甲组(抽取静脉血)和乙组(抽取末梢血),以获得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了解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以上两组血液标本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后,在tCO2检测结果上甲组高于乙组;但是在CK-MB、CK、LDH、α-HBDH检测结果上乙组显著高于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CK-MB、CK、LDH、α-HBDH和电解质检测项目之外,静脉血可被末梢血替代用于血常规生化检测。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生化检测

前言

血常规生化检测在临床上应用具有广泛性,这主要是因为受检者假如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情况下,就会引发相关项目指标的波动,如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进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1]。但是就目前而言,进行血常规生化检验的采血部位包括了静脉血和末梢血,这样就造成了检测结果差异性,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差异性所在,为后期的血液标本采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以8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测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并采集每位受检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受检者包括了35例男性和51例女性,受检者的年龄在1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2.3)岁。

方法首先是进行仪器和设备的选取和准备,主要包括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清洗液、稀释液、溶血素等相关配套试剂,真空抗凝采血管和质控液。之后就是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在保证所有患者处于空腹的状态下,分别进行末梢血和静脉血的采集,并借助相关的仪器设备严格执行检测操作。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是真空采血法,末梢血的采集部位是受检者的右手中指内侧,混匀充分之后备用;而静脉血的采集部位则是肘静脉,采集量为2ml,将采集的血液置于真空抗凝采血管,注意用力揉搓和及时颠倒混匀,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最后由两名经验丰富且工作仔细的血液检验人员共同进行血液标本相关指标的检测和记录。

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血常规生化检测的结果,具体包括了CHOL、HDL-C、UREA、GLU、UA、CK、CK-MB、TP、α-HBDH、LDH、AST、Mg2+、Na+、Ca2+、ALB、ALT、GGT、ALP、K+、TBIL、Cl-、tCO2等。

4.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各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剂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二、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后,在tCO2检测结果上甲组高于乙组;但是在CK-MB、CK、LDH、α-HBDH检测结果上乙组显著高于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g2+、Na+、Ca2+、K+、Cl-、CHOL、HDL-C、UREA、GLU、UA、TP、AST、ALB、ALT、GGT、ALP、TBIL等检测指标上两组差异仅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O2、CK-MB、CK、LDH、α-HBDH检测结果上如下表所示:

三、结论

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医学检验技术也日渐成熟,同时大大提升了血液分析仪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临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进行血液分析的过程中,静脉血的采集有助于检验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报道指出不同部位皮肤穿刺所采集的受检者末梢血在血浆和细胞成分上存在差异性,并且血浆与细胞比例也不等,同时毛细血管采血不多,在采集量上往往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和静脉血检测相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然而就目前来说,临床医学界在血常规生化检验血液标本采集上尚未达成共识。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液标本在进行常规生化检验之后,在CK-MB、CK、LDH、α-HBDH检测结果上乙组显著高于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致该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末梢血采集时的毛细血管腔狭窄,且温度偏低,在循环和畅通性上远远不及静脉采集组,使得血液成分沉积,在体表温度升高或者是采血动作变慢等因素的干扰下,就会导致红细胞发生破坏,并发生较大的变异系数[3]。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心肌酶检测时,在血标本采集方式上必须尽可能以静脉血为主。同时研究还发现,在tCO2检测结果上甲组显著高于乙组,而导致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采集末梢血时与空气接触,同时在延长放置时间的情况下,就会降低检测结果。再加上红细胞内外电解质的浓度差异性显著,假如采集的过程中发生溶血或者是红细胞破损,就会明显改变检测结果。因此笔者认为以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生化检验比末梢血检测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参考文献:

[1]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中国当代医学,2012,19(6):1008-1009.

[2]常永超,刘好,刘治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洛阳医专学报,2010,18(2):112-113.

[3]李红.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