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互动合作提高课堂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加强互动合作提高课堂效益

宋敬泉

宋敬泉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理论学习及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中学英语课堂中互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如何通过提倡平等、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等手段,使英语课堂的合作互动更有成效,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互动合作英语教学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96-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渐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互动合作学习必然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特别倡导互动合作学习: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互动学习更显得顺理成章,不可或缺。笔者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互动合作学习作一简要论述:

一高中英语课堂中互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互动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就曾经说过:“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教育改革这个术语的话,那就是互动合作学习。”他把互动合作定义为语言课堂上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如果我们把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活动环境称之为社会的话,课堂其实就是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合作的核心和本质在于“交互”即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有利于交流,交流促进了合作。互动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笔者认为,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合作互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互动合作模式单一

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学生之间、教师—班级之间的互动占到绝大多数,生生互动的量还远远不够。“控制—服从”仍然是中学英语课堂互动合作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动较少。同时,绝大多数互动由教师发起,由学生发起的互动极少。如此的弊端在于,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是互动仍由教师控制,学生的反馈多数在教师的预期之中。低效和无效的师生互动仍占多数。

2.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性

在互动合作模式单一的课堂上,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的互动机会偏少。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上,对好学生提的问题通常稍难一些,并在评价时倾向于采取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在等待时间上也表现出耐心。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简单的问题,在评价时倾向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评价。当互动出现障碍时,教师通常给予这些学生考虑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就更少。尽管教师的做法是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上述差异性体现出中学课堂互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这种有条件、小范围的互动,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利。

3.非言语行为互动缺乏

在语言学习的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互动的中心是通过语言传授知识经验,而忽略了课堂中出现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表现出的无声的静姿(如眼神和面部表情),无声的动姿(如手势语和体态语),有声的辅助言语和类言语(如声调、音质、音量、语速、节奏,以及哭、笑、叹息、咳嗽等)无固定意义的发声。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未能控制好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不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对课堂互动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高中英语课堂中互动合作学习增效的途径

在高中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使互动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1.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更不能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有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抱负志向,以及他们的选择和判断。教师不应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从中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创设更多有利于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

英语课堂不能在单一的“提问—回答—反馈”模式下进行,而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创设更多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展开互动,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明确讨论的内容还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互动合作。

3.遵循激励性原则提高评价质量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

首先,教学评价要遵循激励性原则。在中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保证当前知识准确传输的基础上,给学生促进和鼓舞,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纵向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对于优生,可着重于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进取心;对于后进生,则着眼于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所以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

总之,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合作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总结互动合作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运用有效的策略促进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互动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切实使学生快乐学习,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