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过程中减少药液丢失方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静脉输液过程中减少药液丢失方法的探讨

谢静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550004

摘要:目的:通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研究出几种减少药液丢失的方法。方法:在临床工作中,随机选择200位18-60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整个输液过程观察药物丢失现象来进行对比比较。结果:静脉输液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药液丢失的现象。结论: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每一个环节和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将有利于减少药液的丢失。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液丢失;治疗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大量药液丢失的现象,使进入体内的药液不能达到所要的治疗总量和有效浓度,未能用适当的药物发挥其最大的药效。即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和增加病人痛苦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如何减少药物丢失量,通过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总结和探讨,不断总结出静脉输液的各个操作环节中药液浪费问题及解决方法,对药液的丢失量减少到最低点进行了如下探讨。目的:通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研究出几种减少药液丢失的方法。方法:在临床工作中,随机选择200位18-60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整个输液过程观察药物丢失现象来进行对比比较。结果:静脉输液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药液丢失的现象。结论: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每一个环节和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将有利于减少药液的丢失。

1、配制药液的过程

1.1溶解药物的方法:

1.1.1根据药物性状,采取相应的溶媒去溶解,现临床上有思美泰,奥美拉唑等都具有相应的溶酶;

1.1.2选择针头斜面适中的注射器吸取药液,药液需充分溶解后再回抽于药瓶内;

1.1.3抽吸时针头斜面以刚好插入药瓶为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配药时药物的丢失。

1.2加药时减少注射器内药液的残留量:

为使注射器内残液量浓度减少,尽量用同一个针管加入,药物加入液体后,交复抽吸药瓶内的液体几次,利用浓度稀释以减少注射器内残留药量的浓度,但此法应该注意防止污染,在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输液瓶中时可在注射器内留0.5—1ml空气,使乳头及针头内药液约(0.12ml)注入输液瓶内,然后回抽5ml空气,使瓶内调整为负压,有利于输液顺利进行[1]。

2、输液前排气时减少排出药液

在取出输液器后先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器与针头衔接紧密,防止穿刺时产生小气泡进入血管内。将输液器插入瓶内至针头根部,左手拇指、食指将滴管向上倒置90-180度之间,右手打开调节器开关,握住卷曲的输液管,待输液管开关开1/3—1/2时,将滴管向下慢慢倒转,滴管内液体水柱可顺着倾斜的滴管壁流向下方,同时左手固定倾斜的滴管以减少晃动,右手将卷曲的输液管拉直,在此过程中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直拿着输液器的针柄。药液在大气压力的情况下直流入头皮针管内,待药液流到针头时,立刻关闭调节器。此外反复排空气也是造成药物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2]。

2.1排输液器内的空气时,应先倒转或折闭茂菲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待茂菲氏滴管内的药液装到2/3满时在回直或开放输液管,避免多段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并且此时排气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形成较多的气泡,导致因多次排气而减少药液的丢失。

2.2输液途中,更换输液瓶要及时,避免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若不慎让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时,也尽量不要从针头连接处断开排气的方法,而应根据空气量的多少来选择排气的方法,如:将药液液面以下的输液管紧绕在一个或多个手指或笔筒上,通过挤压输液管外部使空气排到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以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药液的浪费而且避免药物的污染。如果通过该方法无法排出输液管内的空气那只能断开针头连接处排气了。

3、减少输液瓶及输液管内的残留药物

输液终未输液器液面下降到一定高度会自动停止下降,继之出现少量回血而空气不会进入人体发生空气栓塞,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如未及时更换输液瓶,液面下降到输液管下端时不要紧张,及时正确排除输液管内气体即可,但应以不要浪费药液为佳,当输液瓶内无液体往下滴时可把插入输液瓶内的针头倾斜45°右手轻轻挤压莫菲氏滴管,由于负压可吸净输液瓶内的所有液体,这样可以减少输液瓶内的残余药物。输液过程中如果大量空气进入静脉之内,可导致空气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巡视并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时处理茂菲式管及下段输液管内的气体。当空气量大时,用改进排气法简便、快捷且有以下优点:①避免了浪费药液及污染环境。②保持了整个输液输血过程密闭,符合无菌操作原则。③减少了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④无小气泡进入静脉,减少空气栓塞的发生。

4、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责任心

4.1静脉输液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但要有较硬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药物的溶解、抽吸、注入人体等一系列过程中都与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关。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静脉输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4.2此外影响静脉输液药量准确性的因素中护士的责任心就是因素之一。有的病人对输液有紧张和(或)恐惧感.担心输液瓶内剩余药量少会造成空气进入体内或者造成静脉输液回血。因此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告诉病人人体正常外周静脉压力为0.49~1.18kPa,是高于大气压的,即使不及时拔针.也不会有空气进入体内。

5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和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患者接受静脉治疗的过程中,同道们如能针对具体的实践问题寻求出配液时减少药液浪费和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以减少药物浪费,这样就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发然,晃淑玲,郭晓云.护理人员时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的认识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7):378—379

[2]张瑞华,张媛春,董春红.终止静脉输液时节约贵重药物的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2163

[3]郭和苏,张耐存.重视静脉输液配药时药物丢失问题[J]中原医刊,2004,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