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基于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杨燕

安徽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239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和深入,在新时期社会环境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本文就对基于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素养视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性,将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划分为学习适应性、智力发展水平、自我认知客观化程度、行为习惯、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等六个方面。由于小学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人性格、行为及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不足,文化知识缺乏,因此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心理素养,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责任。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焦虑。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中就有13.5%的学生存在着学习焦虑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竞争压力,背负这家长的殷勤期盼,导致学生出现较大的学习负担,从而导致学生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第二,人际交往焦虑。作为一名社会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与人交往,而人际交往焦虑则是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的心理。目前在全国小学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学生出现严重的人际交往焦虑现象,对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和人际交往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极端心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产生较大的影响[1]。而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焦虑现象,主要是有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其中家庭环境主要是由于家庭的交往环境不利,家长为孩子输入了消极的、不正确的交往方式,而教育方法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焦虑问题。第三,自责倾向。当学生一旦出现不如意、不理想的情况时,则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欠缺,对自己做的事情怀有恐惧或紧张的心理,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源头主要是缺乏教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爱和认可,从而形成自责的心理,严重会导致学生出现缺乏自信或自备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

(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建设,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而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分为校园主环境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来体现的。其中校园主环境建设则是指教室、操场、草坪等环境的建设,也就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教育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环境建设,这是学校心理建设的基本前提。在校园主环境建设中要为学生展现出校园美丽、明亮、整洁的新风貌,绿化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2]。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指通过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环境得到改善。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对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力、智力等综合性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环境。

(二)教师需要对学生表示关爱与尊重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教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予以重视并积极参与,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尊重学生和讲诚信这两个基本的原则。尊重,以往是教师用来评定学生品行的重要判断标准,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强调要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隐私和成绩等方面,要求学生和教师建立平等的关系。而诚信则不仅仅是在社会中得以体现,教师开展工作也始终要以诚信为基本原则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缺乏诚信的现象,如向家长汇报情况时,对学生的表现会夸大或者缩小等,对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诚信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心理发展来说影响深远。

(三)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在各科教学工作中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谨记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开朗的心理,并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引导学生将不良情绪的干扰因素及时排除,使学生活泼的天性得以释放和保持。与此同时,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并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称赞,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教育契机,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赞许和表扬,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另外,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学科知识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并使学生的情感生活良好,和学生、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以及阳光、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见表1。)

结语:

随着我国近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生活压力较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以及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各科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永霞.浅谈如何对中等职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包装,2016,(09):65-68.

[2]冯宇飞.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以常州旅商高职校为例[J].中国培训,2016,(12):41.

[3]王椿阳.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17-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