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王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经本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神经内科治疗的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护理的方法是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在症状上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基本痊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恶化0例,其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有效6例,无效6例,恶化2例,其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后,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恢复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提高患者生活的能力和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87-0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发展,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结构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增多。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供血不足促使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引起的脑部损伤,并具有发病比较急、致残率较高和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本院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中医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神经内科治疗的56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和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标准。患者年龄54-78岁,病程10-14天。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例:男性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7±8.2)岁;平均病程(9.4±1.6)天。对照组28例:男性1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4.2±8.5);平均病程(9.8±2.4)天。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治疗,保持呼吸的畅通,并对患者实施生活方面的照顾,满足患者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造成并发症,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提高免疫力。

1.2.2实验组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以下的中医康复护理。

(1)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后苏醒的状态下会产生情绪的波动,可能对病情产生较多的顾虑,并且会出现急躁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此病的基本情况和常识,并且需要依据患者的本身情况进行耐心的疏导,告诉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打消患者急躁、多虑和恐惧等不良的情绪。

(2)对患者进行穴位的按摩。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上肢穴位和下肢穴位进行按摩。上肢穴位包括肩井、肩贞、曲池穴、内关穴和合谷穴等;下肢穴位包括肾俞、环跳、伏兔、承山、三阴交和太冲穴等。护理人员使用推、拿、捻和搓等按摩手法,每一次按摩,都需要选择上下肢的穴位5-7个,每日按摩两次,每次30分钟[2]。帮助患者活动筋骨,防止肌肉萎缩。

(3)对患者肢位体位的摆放。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方式包括: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仰卧位。

(4)对患者饮食方面进行护理。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低盐低脂、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计算每天需要的热量,适当的增添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鱼肉。

入院后的患者,均由护理人员及时的采集病史,并进行评估。两组患者都在护理的第一天填写统一的观察表,一共观察4周,每周都要记录一次。4周后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各功能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减少85%-98%;

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减少53%-89%;

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减少不到22%;

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减少0%-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在症状上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基本痊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恶化0例,其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有效6例,无效6例,恶化2例,其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比较急、致残率较高和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近几年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从身心残障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样就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中医康复护理医学认为,当患者的意识逐渐清醒,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便可以使用康复护理的训练;在中医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适当的穴位按摩、关节运动和肢体摆放等体位护理,防止患者肌肉萎缩,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的重建;患者在中医康复护理训练的环境下,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消除一些对身体恢复不利的影响;患者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伸展肢体,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身体各项功能[3]。中医康复护理是在现代的医学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了肢体摆放与学位按摩等护理手法,其中的穴位按摩手法,对患者起到了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文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它可以使患者恢复身体的各项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在脑梗死疾病的康复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俞勤儿.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4,02:216-218.

[2]王启月,陈燕,杨旭.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附43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2014,11:62-64.

[3]甘素琴.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