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欧会燕

欧会燕河北省武强县马头中学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注意力集中,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然而,兴趣的产生常常是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一个人因为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而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并对其献出毕生精力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化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人在学习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材的形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学习的愉悦

教材在编排、内容、插图、装帧设计上形式灵活多样。有课题内容,问题讨论,活动与探究,资料,家庭小实验,调查研究,化学?技术?社会,拓展性课题,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及习题等。其中“资料”“化学?技术?社会”“拓展性课题”等内容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兴趣、知识发展的有利条件。全书的色彩艳丽、清晰生动的美丽图案不计其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产生较强的阅读愿望。每一单元前都用了一个篇幅的彩色图案展示了这一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书中的插图更可谓丰富多彩,有相应于内容所做的描述性插图,有对一些较抽象的概念所做的形象比喻性插图,有对实验操作过程所做的步骤性插图,有根据物质的用途所摄的具体实物插图,有显示数字对比的圆饼式、柱状图表,还有一些趣味的卡通形象等。这些插图的版面设计突出核心内容,层次感强,有助于使一些深奥、难懂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使一些繁琐而又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图像的显示而变得简单和易记。图案色彩虽艳丽丰富但搭配合理,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和美妙的遐想,学生乐于阅读、便于阅读、能够阅读,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有生活实践

从编写的内容上看,教材把知识内容融入到社会生产活动和学生生活实际中。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体系,采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方式,既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一切知识或问题的发端都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开始,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不是故意杜撰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课是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活现象的观察并获取经验的积累,产生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对社会生活的亲近感,又能使学生从最基本的化学视角出发,对科学概念和科学观点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新的经验。这样的编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学习知识有个智力背景问题,新知识若与自己智力背景相近就容易掌握。知识联系于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知识贴近生活,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了有用,容易产生联想和记忆。学生学得懂就乐意学,这是激发学习动机很重要的措施,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书中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部分章节上,除了有些帮助理解的图示外几乎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描述,略显遗憾和不足。这需要教师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平时多认真观察学生生活、情感爱好、语言特点,在备课时,尽量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事例引入这些深奥难懂的概念,达到易学易懂的目的。

三、教材中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书中不具体地区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而是把实验内容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特点、实验能力、实验条件以及课时安排,调整处理教材。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地多一些、活一些,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学生动手实验时,与事物近距离、面对面,更能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得一些较难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象不够明显的实验更好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的规范操作可以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师生共同合作实验能体现师生间的亲密、平等、合作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和个性,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实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兴奋感。

四、活动探究有利学生掌握知识

教材注重科学探究,精心设计了以实验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活动与探究”部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对较抽象理论、概念认识理解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围绕主题,紧紧结合教材内容,既注重探究的科学性,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又注重探究内容的价值和有效性,同时使探究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化学的魅力和价值,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实践证明,用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而得来的知识激发学生,是使学生学有兴趣、乐学不倦的根本途径。教师不仅仅只是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还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某个结论或定律产生的科学过程,充分展示科学探究历程所带来的世界进步和发展的魅力,让学生感到探究知识的奥秘不只有艰辛也有无穷的乐趣:它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等到学生愿意并且能够自主提出知识中的问题,设计探求知识中的原理时,他们的兴趣才有持久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意义了。

五、教材的习题有利于知识联系

教材在习题内容上编入了许多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究活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完成的作业等。如:小组合作实地调查研究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空气质量、水的污染情况,通过学到的知识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小论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拓展性知识和最新科技动态;通过家庭小实验认识周围生活用品的有关知识,自制简易净水器,收集各种包装袋学会看懂配料表或成分表的内容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任务,态度认真,积极性高。我所教的一位化学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因对上课所讲的干冰非常感兴趣,自己主动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撰写了一篇关于干冰的小论文,还配了些下载的图片,论文涵盖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能传授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是我在看了他的小论文后才知道的,令我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