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研究

陈敏亚袁莎莎

陈敏亚袁莎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3-0147-02

【摘要】近几年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交通、电力、食品、零售业等行业都有了初步的探索,本文介绍在医院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RFID传感数据采集

1关于物联网

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等);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通过无线网、移动网、有线网、RFID网等);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

国际电联报告提出物联网主要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标签事物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Sensortechnologies,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Smarttechnologies,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2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

鉴于医疗场所以及工作业务的特殊性,医院需要对病人位置、药品以及医用垃圾进行跟踪。确定病人位置可保证病人在出现病情突发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抢救治疗,药品跟踪可使药品使用和库存管理更加规范,防止缺货以及方便药品召回,定位医用垃圾的目的是明确医院和运输公司的责任,防止违法倾倒医疗垃圾,造成医院环境污染。物联网的应用将为这些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带有RFID(射频识别标识)腕带的病人,贴有RFID标签的药瓶和医用垃圾袋,均可通过无线网络的无线定位功能被随时跟踪其位置。此外,无线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便利的上网服务,从而提高医院服务满意度。在医院部署无线网络,不仅方便为病人和医务人员提供无线上网服务,还可以方便地为病人的家属、访客等提供上网服务。

2.1人员定位与身份确认

在医院,人员定位包括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定位和追踪,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工作人员和病人手腕上,就可以对他们的位置进行持续的定位与追踪,同时也可以和门禁控制的功能相结合,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医院关键区域,如限制未经许可人员进入药房、儿科和其它高危区域等。腕式标签还具有防拆卸功能,预防病人佩戴的标签被非法拆卸或破坏。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标签上的紧急按钮进行呼叫,医护人员可通过系统快速获取病人的姓名、年龄、血型、亲属姓名、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等信息,以便对病人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病人的过程。在国内,除了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医院试点应用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外,其他中小医院尚未应用,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出现,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无线定位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将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2.2医疗监护与生命体征采集

医疗监护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测和监视,它能够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特征参数。目前,医院监护系统大多是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设备,采集人体生理参数,医生根据监护设备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疗。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医疗监护系统是通过佩戴在病人手上的装有RFID的手环,实时传送患者目前的检查进度和检查结果,使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持数据终端上获取全面医疗数据,根据历史记录并对比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能当机立断地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物联网技术在危重病人的监护、伤病人员的抢救、慢性病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监护以及运动员身体活动的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医疗应用就是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利用一只体积仅有黄豆般大小的嵌入式传感器和特殊软件使医院的医生随时随地就能了解到他负责的病人的血糖、血压情况。这种隐藏在电子血压仪、电子血糖仪里的传感器可将测得数据及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医生的移动终端上,这样就能使医护人员及时制定对症治疗措施。在需要特殊护理的中老年人身上,安装便捷式心率和血压监测设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处理,还可以长时间地收集病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2.3医药和生物制剂管理

药品是特殊商品,如果给病人用错药,用假药、劣药或者过期药品,将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带来威胁。中国药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用错药、用药不当而死亡,不合格用药人数占用药人数的11%~26%,日常急救病例的10%因用药失误引起。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对药品进行跟踪和监测,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流通过程中单个药品唯一的身份进行标识及追踪,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健康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问题。从而达到对药品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与共享,为有效地解决医药流通中存在的安全、成本和管理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生物制剂中蛋白质的不稳定性,使得其易受环境的温度变化影响,导致制剂变质。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特殊生物制剂的物流和生产流程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对制剂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生物制剂管理中的变质问题。

2.4医疗设备与手术器械管理

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每台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记录设备基本信息及每次维护、维修、巡检的相应记录,对设备所在的位置及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医疗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每次手术后,供应室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收集、洗净、分类包装,经严格灭菌消毒后再准备供给新的手术使用。对手术器械包配带一个条码或RFID标签,负责采集和存储手术包流程的信息,包括手术器械种类和编号、数量、包装人员编号、包装日期、消毒日期、手术包类型等。系统通过这些信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实行监控,最大限度控制和消除了器械包的安全隐患,也明确了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便于相关感染事故出现后进行追溯。

2.5医疗垃圾处理

经历2003年的SARS疫情,医疗废物处理的问题备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很好的管理医疗废物,卫生部于2003年6月16日,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随后,专家们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伦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探讨了疗废物管理的问题,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难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的普及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医院和专业废物处理公司的信息处理能力已大幅提高,推广医疗废物的电子标签化管理、电子联单、电子监控和在线监测等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传统人工处理向现代智能管理的新跨越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可视化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和实时定位的医疗废物RFID监控系统,将为环保部门实现医疗废物处理过程的全程监管提供了基础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3结论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等特点在医院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以往信息系统独立的局限性,医疗物联网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医疗领域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实时的智能化的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从而适应卫生改革的需要,适应患者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可以对药品、病人及医护人员进行跟踪和检查。欧盟部分国家正在制订物联网的相关标准,会进一步在医疗行业中进行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美国的医疗产业中,物联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我国医疗行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但可以预见,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http://www.web20share.com/2010/02/internet-of-things.

[2]http://www.slideshare.net/leeander/introducing-the-internet-of-things-lecture-iulm-university.

[3]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top_5_web_trends_of_2009_internet_of_things.

[4]http://www.slideshare.net/dipina/towards-future-internet-web-30-internet-of-services-internet-of-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