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广软件可靠性工程来发展我国软件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如何推广软件可靠性工程来发展我国软件业

张冀韬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可靠性工程软件危机

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高速增长的信息技术产业,是21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都将发展软件产业作为其全球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信息社会的灵魂……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软件产业发展程度,将决定其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现代技术系统和人类社会生活愈来愈依赖于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软件可靠性工程是解决软件危机的客观需要

软件和硬件是计算机技术的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密不可分的部分,然而相对硬件来说,软件却很不成熟,也很脆弱。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危机”这个名词。一直到21世纪的现在,软件危机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由软件导致的灾难更加突出了这个危机。

软件的故障不仅是由于设计错误所导致,还在于软件“脆弱”的特性,极易受到攻击。据报道,美国是全球网络黑客的大本营,其每年产生的恶意电脑攻击行为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受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为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复用、面向构件的设计等。这些方法对于改善软件的可靠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些方面还在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远未摆脱软件危机的困扰。软件危机及软件易受攻击的脆弱特性使得软件可靠性的探讨比起硬件来说更为重要,只有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二、我国软件可靠性领域的差距亟待解决

1992年以来,我国在软件可靠性方面的研究从以前的分散的零星研究转化为团队和规模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骨干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国外十分接近,在工程应用方面,却有相当的差距。在我国的IT管理方面,已经注意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管理和技术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只限于实施软件工程的层面,远没有达到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深度。这种状况的出现,又主要源于对软件可靠性缺乏认识。

在应用领域,我国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对可靠性的概念都相当陌生。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可靠性作为边缘性学科过去没有普遍列入高等教育体制中,只有极少数学校作了尝试,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很大。对于硬件可靠性源于军工产品和日益复杂的电子产品对于可靠性提高的客观要求,一些行业在业内进行可靠性培训。但也只有极少数从业者了解这一概念。至于知道软件可靠性者为数就更少。

三、软件可靠性工程是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可靠性是质量的核心。软件可靠性是软件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及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按照国标对质量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其中寿命、安全性也是可靠性研究的对象。因此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2、印度软件业的成功验证了可靠性工程的价值。印度软件业从起步时全国不到20台电脑到成为世界软件大国,是凭借着“开发成本低、质量高、可靠性强和交货快”等特点迅速崛起的。印度人对软件质量近于狂热的关注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回报,印度“被美国认定为最可靠的软件供应国”。印度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们是很好的启示,质量和信誉才是成功的根本保证。

3、软件可靠性工程是实现“中国服务”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软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总的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软件外包领域,我们与印度的差距仍然很大。当前,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变,无疑要体现在信誉上。而信誉的高低只能靠产口的质量和可靠性作保证,因此对于软件业来说,软件可靠性工程也是实现“中国服务”的客观需要。

四、推广软件可靠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依赖于政府的引导。政府的行为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正确的引导才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印度软件的成功也是归功于政府的引导。产品的可靠性,基于人的可靠性;人的可靠性,更多地反映出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因此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政策法规,还要从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素质上着手。这个方面也只有依靠政府从整体上引导。

其次,需要业界精英和管理者们提高认识。业界的精英和管理者们需要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深刻认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道理,树立起战略的眼光,而不相望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管理者首先应当接受可靠性的普及培训,管理者的认识上去了,才能推动好可靠性工程的应用。目前在可靠性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软件业界应该从自身出发培养所需的人才,并进行合理配置。

再次,推广软件可靠性工程,需要教育界的努力。对于可靠性的教育,世界各发达国家均予以高度重视。国内仅有少数院校开设可靠性专业,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可靠性工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既是一个工具,又与专业结合相当密切。我国在本科阶段完全可以搞普及教育,可以作为一门必修课,这样更易于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可靠性意识的新型人才。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也能更好地得到提高。此外,职业教育和专科阶段也可进行一些合理的尝试,以适应各层次人才结构的需要。

另外,需要全体软件工程人员作出努力。软件可靠性工程虽然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更重要的还是要全体软件工程人员学习并掌握可靠性技术,提高软件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另一方面,专门负责软件可靠性的工程师,应该具有软件开发的丰富经验,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没接受过可靠性教育的现有软件工程人员,有必要进行可靠性的培训。

最后,需要有软件可靠性的协调机构。目前,国内的一些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也包括了软件可靠性的内容,但并不突出,与软件在系统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明确一个专业的软件可靠性的活动组织,这样易于凝聚这方面的力量,更好地为软件可靠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探讨、交流的平台,从而推进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应用,保障软件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果我们在软件可靠性的研究和应用两方面都能走到世界的前沿,并制定出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软件可靠性标准,那自然会引起软件出包商们的兴趣,我们在软件外包领域所占的份额也就不会得不到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从软件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都必须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意识,全面推广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实施,这是我国软件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实现“中国服务”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亚青.软件产业化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2(4).

[2]赵爱玲.软件业的政策"生死劫"[J].中国对外贸易,2004,(11)

[3]郑士贵.软件可靠性的保证[J].管理科学文摘,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