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2003-201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东兴区2003-201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刘学芝

刘学芝(内江市东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内江641003)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69-03

【摘要】目的总结东兴区9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发病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2011年东兴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数据分析采用X2检测。结果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率在0.24/10万~8.17/10万之间,年均病发率为3.24/10万,2003年最低为2例,随后上升;东兴区绝大部分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少数乡镇发病率较高,但乡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087,P=0.297,P>0.05);丙肝发病在30-49岁的青壮年人居多,占总病例的47.48%;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的44.96%。结论东兴区的丙肝发病率2003年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今后要加强病情控制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为主,逐步建立起综合防范措施。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控制策略

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丙肝感染者已超过1.7亿;每年新增感染者约300万,超过30余万人可能死于丙肝所致的肝炎。丙肝以血液和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手段,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我国的丙肝感染率约为3‰,丙肝感染者约400万人,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丙肝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是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疾病。据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普通人的坑-HCV阳性率为3.2%。为对丙肝的流行趋势及其特点作详细了解,笔者对东兴区2003-2011年的丙肝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发病资料

1.1.1丙肝发病资料来源于东兴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东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鉴。人口资料来源于《东兴区统计年鉴》。

1.1.2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1.1.3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均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并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流行强度与趋势

2.1.1发病概况

2003-2011年东兴区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238例,年均发病率为3.43/10万。2003年发病率为0.24/10万,随后呈上升趋势,2010年的发病率最高,为7.84/10万。发病率虽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报告显示,2003-2011年东兴区无丙肝死亡病例(详见图1)。

图1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率情况

2.1.2发病构成情况

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由2003年的0.58%上升至2010年的6.29%,2011年为5.34%,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详见表1)。

表1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构成情况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2003-2011年期间,全区29个乡镇除大治乡无丙肝病例报告外,其余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东兴街道报告发病数最多,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2.84/10万,其他乡镇年平均发病率为3.09/10万(详见图2、表2)。三者发病率呈现高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7,P=0.297,P>0.05)

图22003-2011年东兴区各乡镇丙肝报告发病数情况

表22003-2011年东兴区各乡镇丙肝报告发病率情况

2.2.2时间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丙肝无明显发病高峰,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从图4可以看出,丙肝发病无季节性,四季发病趋近于平均分布。

图3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时间分布

图4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季节构成比

2.2.3人群分布

2.2.3.1性别分布

2003-2011年报告的丙肝病例中,男性137例,女性101例,男女性别比为1.36: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97/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1.46/10万(见表3)。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5,P=0.441,P>0.05)。

表3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性别分布

2.2.3.2年龄分布:从发病构成上看,20岁以上成年人为丙肝发病主要人群,占总病例的96.54%。2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突出的是40~岁年龄组,占24.79%,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为23.53%(见图5)。各年龄组发病构成平稳,9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见表4)。

图5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年龄构成比

表4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2.2.3.3职业分布:从发病构成上看,农民为丙肝的主要患者,9年来共报告107例,占发病总数的44.96%;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其次,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1.34%和9.24%;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员等职业也有发病报告。就发病趋势来看,目前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农民工的逐年增加,其发病构成也随之呈上升趋势,截止2011年已达59.32%(详见表5)。

表5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发病职业分布情况

3讨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它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的资料较多,为东兴区开展丙肝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2003-2011年东兴区丙肝病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告虽无显著差异,但逐年的上升趋势已经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甲肝和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其发病率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而丙肝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近两年尤其突出。有关部门需重视及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

丙肝在未成年人中比较少见,而丙肝发病在成年人及老年人中比较多见,这说明丙肝的发病呈现青壮年和老年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青壮年在社会分布比较广泛,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范围广,感染几率大;老年人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各方面条件较差,在输血过程中被感染的几率较高。

东兴区丙肝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现象,四季分布较平均。农民、工人、干部职员是丙肝的常见发病人群。农民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管理工作。

丙肝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特点是感染慢性化程度高,容易导致肝脏慢性炎性反应、坏死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形成。近年来由于东兴区丙肝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控制感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就成为防范丙肝的主要途径,对具体的防控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1)对丙肝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并提醒家属做好防控工作;(2)加强血和血制品的抗-HCV筛查工作,控制血液传播;(3)加强对吸毒人员及性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4)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使医源性传播得到控制:(5)加大对丙肝疫苗的研制开发,以运用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当中;(6)加强丙肝预防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丙肝的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戴志澄,祁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60-71.

[2]王豪.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6):366-377.

[3]王富珍,龚晓红,刘立荣,等.北京市1997-2003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4):259-261.

[4]余滨,高丽,陈载超,等.1997~2004年武汉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华中医学,2007,31(2):142.

[5]郑娃,关惠仪,郭建萍,等.丙肝危险因素认知调查[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1):34-35.

[6]吴海波,韦劲光,黄月花,等.宜州市2000-2007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0):120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