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

谭秋香

谭秋香(吉林省白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352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058-02

【摘要】收集本地区2001年至今的所有孕产妇死亡24例,分析其死亡原因,结合死亡评审,重点从孕产妇接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卫生保健部门提供保健和临床服务的能力、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急救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减少孕产妇死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原因干预措施预防

资料:1、自2001年2007年本地区共有24例孕产妇死亡,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的关系如下:

2、病因分类

注:直接产科原因中其它原因包括:羊水栓塞、子痫抽搐、产褥感染等。

3、评审结果分类:根据卫生部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结果为可避免和不可避免死亡两种:

结果:

表1:个体非科学新法接生导致孕产妇死亡数亦是主要因素,2002年开始实行住院分娩,出生证明统一发放,取缔个体接生员接生。随着取缔个体接生员接生,实行住院分娩后,住院分娩率的逐年上升,孕产妇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2: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03年对各助产机构进行产科质量检查,从事助产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对各县区实行可避免孕产妇死亡一票否决制。2005年各助产机构实行产、儿科合作。助产人员的理论、技术的不断提高,责任心的不断加强,政府的干预和重视,由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亦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3:经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进行不断修订,根据“三个延误”理论:决定就诊时间的延误、到达医疗保健地点的延误、提供保健服务时间的延误;“十二格表”:孕产妇接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卫生保健部门提供保健和临床服务的能力、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急救的能力三个环节及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和管理系统四个方面对孕产妇死亡进行个案分析,加强孕妇的孕期系统管理及高危孕妇专案管理、提高了全民自我保健意识,认识到分娩的风险,可避免死亡率呈逐年下降。

预防:孕产妇死亡是指在妊娠开始到妊娠结束后42天之内的妇女死亡。不考虑妊娠时间和部位,死亡原因可以是与妊娠相关或因妊娠或孕期治疗而加重等,但不包括意外或突发事件导致的死亡。

预防孕产妇死亡必须从妊娠期、产时、产褥期三个方面进行。妊娠期应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合理膳食,及时、定期筛查高危因素,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对高危孕妇定时追访,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时转诊,适时终止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及高危孕妇的妊娠期限;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及早确定妊娠及妊娠部位,并定期做好孕期保健。产时应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适时的正确的处理,针对不同个案进行具体处理,对高危孕妇要求具有助产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亲自处理,接生人员至少是2人;科学测量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密切观察产后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产后出血、查找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适时行子宫切除术;严格催产素应用指征,禁止乱用催产素、米索等药物无指征引产;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注重解剖关系,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术后护理。注重产后防视,及时发现产褥感染及治疗,降低产褥期病率。对于意外妊娠的终止要求是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暴力操作,并注意观察术后出血量,严防术后残留及感染。杜绝个体非科学接生,实行住院分娩亦是防止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吉林省2007年度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孕产妇死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