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析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唐尚超

唐尚超四川省宜宾县柳嘉职业技术学校644600

【摘要】目前中职学生流失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这些原因可分为学生自身原因与外部原因两部分。其中,学生自身原因,它对学生流失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外部原因则包括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三个方面。

【关键词】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7-069-01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因不了解专业或对专业缺乏兴趣。学生报名入读中职学校时,往往都是由父母或朋友动员而来。学生本身并不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内容以及就业方向,没有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

2.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认为,是家长要我来学校,是教师要我学习的。因此,他们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无精打采,看小说、玩手机游戏、发短信、聊天、打瞌睡;作业不想做就抄袭或不做。

3.学生从众心理影响。中职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易受诱惑。一些原本想读书的学生,看到原来初中的同学或班里有同学辍学去打工了,认为在学校学不到东西还浪费钱,就随众退学去打工了。

4.自我评价逐渐降低。由于受到以往学业失败经历的影响,中职学生的自我评价普遍较低。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则加重了中职学生的自卑感,这也影响着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态度,导致一些学生退学。

二、外部原因

(一)学校原因

1.学校招生宣传言过其实,造成学生进校后心理落差大。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数量,在招生宣传时,夸大事实,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大相径庭。虚假宣传误导了学生,使学生觉得上当受骗,思想不稳定。

2.专业设置盲目,专业特色不突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还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3.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中职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注入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能有机统一,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4.班主任关心学生不够。中职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思想比较活跃,平等意识比较强,对班主任的教育不愿完全服从。

(二)家庭原因

1.家庭经济困难。近年来,为促进中职教育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但仍有一些学生因交不起学费或住宿费、教材费等上不起学,也有一些学生因家庭突遭重大变故而被迫退学。

2.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孩子年龄小,到社会上容易学坏,送到中职学校由老师管教,混张毕业证”是一部分家长送学生读中职的目的。为此,这些学生受父母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混日子”的思想严重,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学习上、纪律上难以达到学校要求,最后只好自动退学。

3.非常态家庭学生增多。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中职学校流失学生中,大约有30%以上来自丧偶、离异、子女长期由他人抚养等形成的非常态家庭。

(三)社会原因

1.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自身专业优势不明显。一方面,一些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达到企业的人才要求。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专业优势在就业时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推荐在同一个企业做同样的工作的现象。因此,一些学生认为读了无用的书,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区别。

2.普通高校的连年扩招,造成中职文凭贬值由于中职文凭价值不高,一些学生考虑已学了两年专业知识,要不要中职毕业证都无所谓了,选择退学反而能省下一学年的学费。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在第三学年实习前自动退学。

3.“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由于中职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辅导,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岗位。而社会上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通过打工或各种关系致富了,这些现象使一些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从而干脆退学去打工。

三、控制中职学生流失的对策

(一)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到普通教师、行政人员、食堂服务人员等都要树立“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事事是教材”的全员育人意识,把学生看作服务对象。如果把学校比做一个企业,那么学生就是顾客,是服务对象,所以教职员工怎能忍心把“顾客”赶走呢?

(二)转变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学生优与差是与评价标准相联系的。被学校教师看不起的“后进生”,却很可能是企业啧啧称赞的好员工,这就是不同的评价标准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传统的学校评价标准是看考试分数,而企业看重的却是能力。假如换一种评价标准,我们眼中的“后进生”很可能会变成“好学生”,有利于减少所谓“后进生”的流失。

(三)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学生来中职学校读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学到一技之长而获得谋生能力。所以,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实用课程的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深化课程改革。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校应经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主要措施有:(1)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企业的技能要求。(2)组织开展演讲、书画、歌咏、体育、技能等竞赛和文艺汇演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自信,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五)开展结对子帮教活动,共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离开家乡到较陌生的学校读书,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不太适应。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德育辅导员制度,安排党员教职工与班级、学生结对子,落实帮教责任。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完成学业。针对中职学生流失的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工作应以厌学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为重点。比如,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除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以达到矫正学生厌学的目的,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