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新进展

/ 2

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新进展

任媛珠娜

任媛珠娜(辽宁省沈阳市盛京医院110001)

【摘要】治疗食管癌传统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新兴的光动力学疗法具有创伤性小、副作用小、不影响器官功能等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光化学疗法的原理,过程和结果,得出该法治疗食管癌的优势和必要性。

【关键词】食管癌;光动力学

1历史

1903年NielsFinsen因发明紫外线辐射治疗皮肤结核病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光动力学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始于1903年,Jesionek和Tappeiner用伊红致敏肿瘤,引起肿瘤细胞破坏。1976年Kelly和Snell应用一种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s,HpD)治疗膀胱癌成功,由此开创了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近年来由于光敏物质、光激活装置以及导光系统的发展和进步,PDT已逐步成为肿瘤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3]。

2机制

其原理是通过静脉或对肿瘤局部注入光敏剂,光敏剂在人体内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组织,合适波长的激光会选择性的激发肿瘤组织内的光敏剂,使肿瘤组织内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释放出单态氧,后者以肿瘤细胞膜和DNA为靶点,使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机制[4]:①细胞性损伤;②血管性损伤;③诱发肿瘤细胞凋亡;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3适应症

原位癌或病灶较表浅的早期患者以及身体机能评分较低的患者、姑息性治疗的晚期患者等。

4方法[5]

治疗前48小时静脉滴注HpD,给药前行过敏试验,无过敏者按5mg/kg体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缓慢静注。自给药时起患者即严格避光,为期4~6周。给药后48小时行激光照射,经内镜活检孔道导入柱状光纤,将发光部对准病变部位进行照射。选择相应长度的柱状光纤,保证照射范围充分覆盖病灶,需超出肿瘤边缘至少lcm,对于较长病变进行分段照射,每段间有3~5mm的重叠。照射能量密度为300J/cm。治疗全程患者行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首次照射48小时后,经内镜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复照,复照方法及能量密度同首次照射。治疗后l、2、3、6、9、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等改善情况。同时密切观察PDT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5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主要观察患者吞咽困难、胸痛及呕吐等情况,其是否改善按照WHO要求,以4周为期限,采用以下标准[1]:①完全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消失;③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内镜下分级采用国际通用标准[2],即完全效应(CompleteResponse,CR):肿瘤完全消失,病理活检为阴性,持续一个月以上;明显效应(PartialResponse,PR):肿瘤最大径和其垂直径或肿瘤高度乘积缩小50%以上,并持续一个月;稍有效应(MinimalResponse,MR):肿瘤缩小不及50%,并持续一个月;无效(NoResponse,NR):肿瘤无变化或增大。

6结果

刘慧龙[6]等通过对1982~2006年的30篇关于PDT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以下结果:共收入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68例,均应用血卟啉类光敏剂及波长630nm左右激光器完成治疗,显效率(CR+PR)为53.2%,有效率(CR+PR+MR)为87%,光动力联合治疗组(显效率:65.1%,有效率:87.9%)其整体疗效较PDT单纯治疗组(显效率:50.6%,有效率86.8%)疗效好,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u=4.456,P<0.01)。从而得出结论PDY对各种病理类型肿瘤均有效,不同作者应用不同的激光器及光敏剂,但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刘端琪[7]等的研究对PDT的近期疗效肯定,宋东兴[8]研究表明治疗晚期贲门癌近期有效率86.2%,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不够理想。

7优点[9]

①创伤性小:借助光纤、内窥镜等微创技术较手术创伤性小。②毒性小:人体未受到光照射的部位并不会产生杀伤效应,各脏器和造血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没有放化疗的严重毒性反应。③选择性好:光敏剂与癌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细胞氧化毒性作用反应只发生在光照区内,不会造成周边正常组织损伤,这种选择性杀伤是常规化疗所不具备的。④适应性好: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同样有效,适用范围广。⑤可重复性:癌细胞对光敏剂无耐药性,重复多次光动力治疗不会增加毒性反应。⑥安全性好:对晚期或因高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它疾病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PDT较安全。

8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10]是光敏药物过敏,表现为全身皮肤多性红斑、肿胀、疼痛、瘙痒。皮肤光毒性反应是最常见并发症,静脉注射光敏剂后30天内均可出现皮肤光敏反应,此期间应避免日光或室内强光暴晒。其所致渗出包括局部癌瘤组织变性坏死过程中的渗液和患者全身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局部穿孔、瘢痕狭窄、出血、感染等[11]。治疗数天后,治疗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暂时的反应性水肿,并伴随一些不适,如胸背的疼痛,病人发生吞咽困难,以及其他的一些副反应如发烧、便秘等,大多数不严重,持续时间较短,常可通过常规处理得以缓解。

9讨论

近年来PDT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狭窄的姑息性治疗,1993年开始用于治疗不典型增生和微小粘膜癌的Barrett食管,PDT治疗早期食管癌120例报道,完全缓解率达80%。对于早期、表浅的病灶采用内镜下PDT即可以治愈,对于晚期食管癌,无法实施外科切除的阻塞性病灶,采用内镜下PDT,必要时与放疗等协同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梗阻、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作为一种局部姑息性治疗,PDT只能清除表浅部位的肿瘤细胞,不能根除深部组织的癌细胞,容易复发,需要再次治疗。所以,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PDT的治疗剂量自然还不十分到位,激光输出功率和光照时间尚未总结出统一的标准[9]。其次,其最佳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PDT具有明显的改善局部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优势,并且具有创伤性小、副作用小、不影响器官功能等优点。随着新型激光仪和光敏剂的不断开发和研制,在不远的将来光动力学疗法一定能成为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等.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2):125.

[2]李黎波,罗荣成,廖旺军,等.内镜下卟吩姆钠一光动力学疗法冶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1):28.

[3]SibataCH,ColussiVC,OleinickNL,etal.Photodynamictherapyinoncology.ExpertOpinPharmacother,2001,2:917-927.

[4]夏新蜀,吴士明,余和平,等.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的生物学机制[J].激光杂志,2008,29(5):83-84.

[5]朱佳,赵莹,臧淑华,等.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消化内镜,2008,2(5):15-18.

[6]刘慧龙,刘端琪.中国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5年回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129-133.

[7]刘端祺,刘慧龙,介雅慧,等.共动力学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5(4):223-227.

[8]宋东兴.光动力学疗法关于治疗贲门癌的疗效.海南医学,2007,18(11):27-28.

[9]田青,刘坤.光动力学疗法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医学,2004,6(14):68-70.

[10]HopperC.Photodynamictherapy:aclinicalrealityinthetreatmentofcancer.LancetOncol,2000,1:212-219.

[11]黄真,黄卓正,刘建仑.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6):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