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

杨大顺

河北省滦平县职教中心068250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惠民工程。深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培训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奔小康。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问题对策

我校做为河北省教育厅20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校之一,几年来,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对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涉农经营和管理等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而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技能有效地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也在发展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呈现出了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1.培养内容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虽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培养内容难以及时跟上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目前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多以生产技术为主,内容多为成熟的种养技术;高层次、新科技的内容偏少。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力构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农民更加需要市场服务、互联网应用、加工营销等生产环节之后的经营或保障性服务培训。目前这方面的培养内容较为缺乏,无法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就我国目前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现状来看,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田间地头的教学、实践基地的参观等形式。据调查,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是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教学和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通过实践操作,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主要方式,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3.培养体系机制有待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是一项需要多部门沟通协作、共同推进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教育、人社、金融等多部门的合力推进。但是,目前的培养工作并没有完全实现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缺乏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特别是对于培养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急需配套机制的跟进。此外,培养部门内部的教学资源和工作机制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和低效现象。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

1.改革培训模式,调动参培积极性。培训将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教育培训要把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特点的时间和地点,做到长期与短期、本地与异地、集中与分散、考证与学历、集中与分散、基础与实用相结合并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还要采取开放、业余、远程、网络教育等学习方式方便于农民比较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通过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统筹制定培训规划,满足市场人才需求。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民教育培训领域,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单位、个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专业机构要紧密协作,形成“科研成果、实验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一条龙式工作模式,提高农民教育培训针对性、时效性;支持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农业职业院校建立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教师、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工作,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3.完善培养机制、提高培训质量。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为契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以农广校体系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和制度。同时,在内部培养机制上要建立健全教材、教师、基地等师资的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娜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2]李文忠焦爱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