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的监测和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水平的监测和意义

杜翠霞

杜翠霞(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检验科2534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的监测和意义。方法我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反映食管癌的进展,并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对肿瘤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食管癌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094-02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世界病例数的53.9%,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3.5%,仅次于胃癌[1]。食管癌的发病与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慢性食管疾病或者家族遗传史等有关。食管癌其病变好发于食管中段,下段次之,上段发病机率最小。该病好发于30岁以后的中年男性,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到50~69岁最多见,50~6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之比约为2:1。并且,根据相关报道发现,我国的食管癌的发病呈地域性,北方较南方多发。食管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向锁骨上窝及颈部淋巴结、肝、肺、胸膜及骨等处转移,其发生、发展存在着多种途径,如:细胞的增殖、凋亡的抑制、肿瘤基质以及肿瘤周围血管的形成等多个方面。而上述方面受到了多种因素的调控,因此,细胞因子对肿瘤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血清IL一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的检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8岁,平均51岁。其中I期3例,II期27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按有否器官、淋巴结转移分食管癌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为:转移组13例,无转移组17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6~77岁,平均52岁,均肝、肾功能试验正常,无肿瘤病史,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排除急性、亚急性或隐性感染性疾病,WBC计数为(7.2±2.1)×109/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主要试剂及标本收集所有检测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采前臂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置于一20℃冰箱保存。用于检测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试剂盒为美国Genzyme公司产品,酶联免疫检测仪为SEAC型(意大利),所有参数设置与实验步骤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一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比较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胞因子是指一类由免疫细胞,即: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即: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等,所产生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多肽,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存在免疫抑制,主要是免疫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排斥或消灭肿瘤细胞。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及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2是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2],由于IL-2是NK细胞的刺激因子,主要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起调节作用。因此,IL-2下降可致使NK细胞活性降低、杀伤力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减退,机体无法控制肿瘤的发展。因此,IL-2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血清中IL一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食管癌患者血清中IL-2呈现高表达,可有效反映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病情愈发展,抑制程度愈重。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位于染色体7p21-p14上,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是迄今发现的功能最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出现在炎症反应的早期,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参与炎症反应、活化破骨细胞以及调节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功能,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炎性疾病相关。虽然白细胞介素-6可参与免疫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但生成失调,则可导致某些病理性损害,如组织损伤、休克、死亡等的发生。IL-6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食管癌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显著升高,而IL-2水平显著降低,其动态变化对于判断食管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也为免疫调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IL-6型细胞因子的受体分两种:一种是非信号a受体,包括:IL-6Ra、IL-11Ra等;一种是信号转导受体,包括:gpl30、LIFR等。而IL-6Ra和gpl30中均含有膜结合型和可溶型两种蛋白,而slL-6R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可溶性不同,它是膜受体的激动剂,而不是膜受体的拮抗剂,对IL-6功能起到增强作用。因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一6受体可以增强IL-6的生物效应,与IL-6起协同作用,介导各种免疫反应,因此,slL-6R在食管癌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其作为食管癌诊断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也可以成为某些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和疗效监测指标。白细胞介素-8是细胞因子中趋化因子CXC家族成员,许多研究发现在某些肿瘤组织中如头颈部鳞癌、结直肠癌等IL-8高表达。白细胞介素-18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最主要,最强有力的T细胞生长因子,它是保障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关键环节。属于IL一1家族,有利于加强辅助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集落刺激细胞等细胞因子,主要生成细胞包括: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肝脏枯否氏细胞产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促进IFN—r、IL-2、GM—CSF、TNF—a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活性,由此介导细胞毒作用,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血清中IL-8、IL-18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结果说明,食管癌患者血清中IL-8、IL-18呈现高表达,可以反映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判断治疗效果。IL-8和IL-18的上升与肿瘤不良预后直接相关。食道癌组织中前炎性细胞因子mRNA和血清中细胞因子蛋白的水平均过度表达,由此得出,肿瘤组织的慢性炎性浸润与患者生存率的降低相关。因此,食管癌患者外周血IL-8、IL-18水平测定及动态观察对于判断食管癌病情和预后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L-8、IL-18现已成为某些恶性肿瘤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的指标。同时也为采用免疫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血清可溶液性白细胞介素一2受体源于细胞膜白介素受体的P55蛋白,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液性白细胞介素-2R水平显著提高,并与肿瘤进展有关,是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条多肽链,与膜白细胞介素一2受体竞争结合,间接抑制白细胞介素-2介导的各种免疫反应,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体内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而T抑制细胞膜上的组织胺为某些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和疗效监测指标。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液性白细胞介素一2R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一2水平显著降低,为免疫调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判断食管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把它作为食管癌免疫疗效、术前评估食管癌患者肿瘤的发展进程、预后及复发状况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也可以把它作为食管癌诊断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食管癌患者存在一系列免疫调节紊乱,但对IL-2、IL-6、IL-8、IL-18、slL-2R、slL-6R的变化与食管癌病理分期及手术前后相互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反映食管癌的进展,并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对肿瘤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丁旭青,韩玉培.食管鳞癌p53、TSP-1、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04):209-211.

[2]凌斌勋,陈环球,吴建中.血清RegⅣ蛋白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04):196-19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