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小蚕共育提高蚕茧单产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推广小蚕共育提高蚕茧单产质量

毕凤银

自贡市荣县农牧业局蚕桑站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蚕茧的单产与质量直接影响养蚕效益;质量贯穿于整个丝绸行业链始终,事关丝绸行业各环节经济效益,持续健康发展。丝绸行业“好三年,弄三年”动荡不定,始终跳不出如此怪圈。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的所在县城,主要是从如何推广小蚕共育,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借鉴帮助。

关键词:小蚕共育;蚕茧;质量

l、引言

小蚕共育起源于上纪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县开始推广,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98年全县小蚕共育不到1000张,占当时发种量4%。乐德从八十年初在山东村建立第一个共育后,发展十分缓慢,从年全镇发展共育室从2010年开始共夏拿才得到快速发展,到2016年全镇发展共育室16个,共育蚕种1500张,占发种量90%。前十多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技术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后勤无保障。近儿年技术、资金扶持到位,建立共育室竞争奖励机制,对所共育分到农户的蚕儿实行跟综技术服务。使得共育成功率高,质量效果好。

2、小蚕共育对提高单产与质量起到的促进作用

2.1、提高孵化质量,确保单张蚕头数。

蚕头数是蚕茧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自然条件下孵化,单张蚕种有效蚁蚕头数明显减少,一是孵化时间延长;二是孵化率降低,转青死卵,不孵化卵增多。蚕儿孵化开差大,春季气温低,普通育小蚕期蚕儿发育不齐,蚕座冷湿,钻沙蚕多,眠期青蚕,迟眠蚕多,除沙时往往与蚕沙、残桑一起被丢弃。普通育千家万户管理差异大,有相当农户管理不善,蚕儿被其它有害动物侵袭(如鼠害、蜘蛛、鸡或农药中毒等),造成单张蚕结茧头数只能达到70%左右,严重影响蚕种单产。进行小蚕共育后,能有效的做好蚕种补催青工作,改善蚕种孵化气象环境条件,达到孵化整齐,一日孵化率达到99%,不孵化卵异出卵大量减少,有效的保证了单张蚕头数。

2.2、减少蚕病感染,为无病高产培育基础。

养好小蚕八成收,无病才能高产,精僻概括了养好小蚕的重要性,揭示了小蚕染病,大蚕爆发蚕病,最终健蚕率低,上簇率低,单产低,质量差的内在规律。普通育消毒不过关,如:消毒药物不足,方法不当,环境、蚕室、蚕具病原微生物增多,大大增加了蚕儿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感染机会。小蚕对病原微生物及有害气体抵抗力相当弱,一旦感染即造成蚕座混育感染,给以后的蚕期大规模爆发蚕病至减产欠收埋下危机。

小蚕共育创造了有利蚕儿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增强了其抗病力,严格的消毒防病措施减少了感病的机率,这两点是普通育蚕无法做到的,共育室一般通过扫、洗、刮、刷、晒、蒸、消(浸消、喷消),配备有消毒池,除沙坑,专用电动喷雾器,一般蚕前消毒,经抽样镜检,至到无病原才算合格,这种严格、彻底的消毒方法是普通育无法比似的。这可以为上簇结茧率、养蚕丰收奠定有利之基础。

2.3、精心饲养小蚕,增强蚕儿体质

分户常规饲养小蚕,桑仆卜老嫩不一给予蚕儿适熟叶少,饲育回数不定,桑叶保鲜程度差,蚕儿食桑量不足,其次管理水平差,蚕座不规范,乱七八糟,给桑不均匀,盛食期给桑量不足,蚕室的微气象环境不能保证小蚕饲育适温、适湿,造成蚕儿食下率、消化率降低,严重影响小蚕生理。进行小蚕共育后,饲养更加科学规范,共育室严格按小蚕饲养技术标准执行能保温、保湿、降温、排湿,给蚕儿创造适宜的气象生态环境。能确保收蚁,一龄,二龄适熟叶,杜绝了过老叶、虫口叶、蒸热叶、萎凋叶、污染叶等一切不良叶。能保证桑叶消毒,喂叶新鲜,切叶规范,给桑合理,充分满足小蚕饲养的生理需要。近几年蚕茧整体产量质量的提高,我认为给小蚕共育面的不断扩大有直接关系。

3、小蚕共育的经济效益

3.1、质量效益

近几年蚕茧质量的提高促进蚕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多方效益。农民提高了1-2个等级的售茧,增加了收入;龙头企业收购蚕茧原料十分畅销,由于看好荣县不断提高的茧质,有实力的蚕茧加工企业已与龙头企业签订长期的蚕茧购销合同;茧质提高降低了缫折、生产成本;农民受益、工厂受益、行业受益。

3.2、产量效益

2010年末,全县蚕茧平均单产只有27.5公斤,到2016年单张提高到了40公斤,增加12.5公斤,增收400元以上,促进农民直接增收;龙头企业通过收购量增大,收烘规模扩大,相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3.3、其它综合效益

小蚕共育所表现出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一是增加了部分蚕农的饲养信心。有的蚕农对小蚕不善于管理,管理不好,而小蚕的养育管理又是养蚕成功的关键,进行共育后,许多养蚕户觉得养蚕比以前省事多了。二是提高劳动效益,腾出更多的养蚕劳力从事其它农业生产;三是小蚕共育室对所共育的小蚕分到户后,实行跟综技术指导服务,以共育室为中心,形成技术指导网络,有利养蚕技术普及。四是蚕发育整齐,龄期缩短,有利节省劳力、桑叶,推广自动上簇等,也可减少企业收烘环节的费用。总之,小蚕共育所体现的效益是全方位的,即能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又能给企业提供优质原料,给国家外贸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生产实践证明:实行小蚕共育,由于有专门饲育室,设备配套,技术力量集中,有利实行科学养蚕,可以收到“三省”(省工、省叶、省投资),“两高”(单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茧质较好,收入增多的效果,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4、小蚕共育室的建立与管理

4.1、共育室的选择

4.1.1、选择好共育户

选择好共育户是保证小蚕共育成功的关键。要求共育户具有较高的养蚕技术水平,有高度养蚕责任心,思想素质好,群众关系基础好,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4.1.2、基础条件

共育户所处的交通、水源、自然环境优良,房屋宽敞,有专门的可作共育室的房屋,能保温、保湿、防署降温,又有利于消毒防病。有2-3亩小蚕园,有小蚕饲育的其它设施。

4.2、主要技术措施

4.2.l、彻底搞好蚕前消毒,小蚕抗病能力弱,如果消毒不够彻底,容易感染发病,所以要特别做好消毒防病卫生工作。每次养蚕前10-15天,必须认真严格做好蚕室蚕具、贮桑室、附属室及周围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并妥善保管好己消毒过的器具,共育室不再堆放杂物,禁止牲畜及外人进入,防止再次污染。

4.2.2、建立小蚕共育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防病卫生制度。

4.2.3、加强蚕儿饲养管理:一是做好蚕种补催青及收蚁工作。二是做到精心饲养,确保蚕儿发育正常,掌握好各龄温湿度,精选适熟良桑使蚕儿发育齐一,增强抗病力;蚕头密度适当、适时扩座、匀座;定时给桑,使蚕儿充分饱食;做好眠起处理,做好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创造蚕儿适宜的环境条件。三是加强桑叶浸渍消毒及蚕期中蚕体蚕座消毒,覆盖薄膜及蚕室环境消毒。四是防止农药中毒:掌握桑树治虫药物残效期,避免用具农药污染;进行试喂与观察,防止农药中毒。

5、结束语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小蚕共育的发展速度与蚕单产质量的提高成正比关系,极大促进了蚕业发展,越来越被蚕农接受和欢迎。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旦共育室出现问题就比较大,影响蚕农的切身利益。所谓小蚕共育好就好一片,坏又坏一片。有些村镇夏蚕共育38张蚕种发生农药中毒事件,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元,蚕农不能按时拿到小蚕,怨言颇多。所以小蚕共育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小蚕共育设施方法应不断改进,比如温控措施,长期以来用“地火龙”式炕房或蜂窝煤灶升温,而降温难,采用空调进行升降温就比较科学。希望做到更卫生、更方便、更科学,收到良好的共育效果,群众对共育出的蚕儿质量十分满意。

参考文献

[1]吴晓琼小蚕一日一回育不扩座免除沙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6-05-03

[2]刘伟.科学养蚕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05-

[3]覃萍.小蚕共育技术要点及增产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