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病态”心理的成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中职生“病态”心理的成因分析

唐平

唐平重庆市统景职业中学401120

摘要:面对当代中职生在校园生活、教学实习和行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诸多不良心理行为,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本文着力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这四方面对学生不良心理的形成,作客观深入地分析,为求学生终生发展、健康成长而“望闻问切”找准“病因”。

关键词:中职生病态心理原因分析

“职中、职中,差生集中,调皮捣蛋,学习放松,老师辛苦,劳而无功。”不知从哪个时候开始直至现在,社会上一度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入学基础较差但父母期望却很高,且父母又鞭长莫及难以管理。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各类中学生中更为突出。如果有些问题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不良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心理的“萌芽季”

首先是父母的人格素养。家长的人格素养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从出生开始,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其次是父母夫妻关系不和谐。有些父母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致使一方把过多的精力和希望投射到学生身上,对学生期望过高,学生不堪重压,出现逆反行为,做出很多令家长伤心不已的事情。

再次是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危机,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工作、家庭生活等压力加大,他们认为小孩只要能吃好穿好,有书读,就可以了,缺乏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甚至有些家长会找学生释放压力。

最后是留守儿童成长阴影。我校地处农村,面对的生源更多是有着留守背景的学生。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不良学校环境是学生不良心理形成的“生长季”

环境对人格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校园的环境、制度、文化、知识结构差异、专业特点、男女生比例、就业方向等各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心理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心情细腻而微妙,心理敏感而易受伤害,情绪多变而不愿流露。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强的心理,使学生不甘落后。但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往往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过分的抑制和掩饰,又加强了内心的不安。在人际交往方面,时常会伴随忧郁、孤单、苦恼、自卑、自责、情绪低落的感觉。

3.不良社会环境是学生不良心理形成的“催长季”

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学生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观察,也可来自于别人的见解传授,如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等。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曾一度刮起过“走后门”、“一切向钱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不良风气,都曾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学生自我原因:

1.中职学生思想、知识素质偏低,追求狭隘,理想浅近,人生标准较低。故而自我要求不严,感情放松,学习松驰,把物质和生理上的刺激作为主要追求,这样就易于产生各种不道德的行为。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缺乏辩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以错为对而造成一错再错。

3.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貌似大人,内心却很幼稚。生理与心理发展很不平衡,常使他们易于动感情,行为冲动;易于受坏人教唆和“朋友”引诱;在黄色出版物的刺激下不能控制自己而产生坏念头;在打击和挫败面前易于失望和消沉等。

参考文献

[1]王克等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3]韦明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