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测前的准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血液分析仪检测前的准备

钟玉东

钟玉东(江苏宝应县曹甸中心生院江苏宝应225803)

【关键词】血液分析检测准备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13-01

血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应用中血液一般检查最常用的筛检仪器之一,与传统的手工操作显微镜计数或分类方法比较,“精密度高、速度快、易操作、功能强”是血液分析仪的强劲优势,它不但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提供了许多实验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必备机器,也是社区检验科工作中最常用而便捷的项目。为了使血液分析仪检测中获得更为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实验室检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操作人员的准备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操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良好的培训,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散点图的意义、异常警报的含义,以及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和仪器的维护有充分的了解。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入血液标本后可造成堵孔,小的灰尘使计数结果偏高。为了采血标准化,防止交叉感染,使用真空采血系统还可防止灰尘进入标本。分析仪器应安装在远离热源和强电磁干扰稳固工作台上,室温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80%;配有稳压器和专用接地线,要保持干净、无灰尘、密闭好,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入血液标本和仪器,非工作人员禁止入仪器间,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1]。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仪器校准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检测结果可能发生漂移,必须及时进行校准。用NCCLS推荐方法使用仪器配套的校准物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仪器后,至少半年校准一次,同时还需定期用新鲜血标本在实验室内不同型号的仪器上进行结果比对。对无配套的校准物时,可使用经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或规范操作的监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为校准物对仪器进行校准。

3标本的采集

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文献表明[2],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虽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但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因此,除少数不易取静脉血可用末梢血,如大面积烧伤病人,肿瘤放化疗病人,婴儿等,应尽量使用静脉血。采集未梢血时,应注意不可局部过度挤压,避免血液中混入大量的组织液,而且易激活凝血系统产生局部凝血,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第一滴血由于细胞成分不稳定应弃掉,用第二滴血进行检测。在采集静脉血时,避免在输液滞留针处或输液静脉同侧血管采集标本,以免造成血液稀释;止血带压迫时间<1min,易导致免瘀血和血液浓缩,亦应避免。由于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血液质量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还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抗凝不足产生微小血块,测定时会使仪器阻孔,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过多时检验指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液检验。检测前混匀很重要,如果无旋转式混匀器应颠倒混匀至少8次。EDTA的最佳浓度NCCLS推荐[3]:与血液比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抵制血小板聚焦,使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变化都会使仪器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

4血液标本的稀释

无论五分类还是三分群血球计数仪都不能直接检测,都要经过仪器或手工稀释,在预稀释模式下的手工采血,量要准,稀释器、吸样管要经过校准。吸血后吸样管外的血液要完全擦干净。一定要去除微量吸管外缘的血液,放入稀释后要吸取上清液来回充洗3-5次,并尽快测定,否则易引起“稀释性溶血”,会影响准确性。

5标本的储存

血标本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4],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室温条件是15℃~25℃,8h内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白细胞形态只能在2小时内稳定,应该先推片后计数,以便必要时用显微镜对血涂片进行复查。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放2℃~8℃延长保存时间,一般应在8小时内检测完毕;EDTA盐与血液混合后,血小板易粘附聚集和破坏,因此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时误将破坏的细胞以电阻脉冲形式计入而使结果呈假性增高,但在2小时内完成测定时影响不大;血小板的体积也会逐渐逐渐变为球形,体积由所增大,发生改变,有研究表明可增大20%左右,1h后才趋于稳定,1h~6h后的变化小于3%,故使用血液分析仪对红细胞比容检测时应在采血1h后进行[5]。

综上所述,影响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血细胞分析前的准备是影响血细胞分析结果准确性的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做好血细胞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才是获得准确检测结果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吴津婷.血细胞自动分析中血液质量与环境因素影响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2(10):134~135.

[2]常永超,刘好,刘治等.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静脉和末捎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学报,2000,18(2):111~113.

[3]张翠玲,马晓露,王贞,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的原因及纠正[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12(6):37.

[4]周云仙,杨大干,李雪芬,等.全血标本冰箱长时间保存对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5,20(3):195~197.

[5]陈芳建,程胜利,汪勇军.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