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讨

朱健

朱健(五大连池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五大连池164100)

摘要: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现就此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我国现在的土地管理制度确定为集体土地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问题已经不再单单是农村的问题,而是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共同问题,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1当下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却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工作中的障碍。通过认真学习《决定》,领会文件的精神并认真地总结本地土地管理制度,发现我们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当下农村的土地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土地所有权不明晰: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经营管理者首先是农村集体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但是这种所有制在具体实践中却难以操作。

二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度不完善:当下农村的土地所有权的流转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为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条件。但是,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却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偏小,小农经济的劣势明显,生产效益低下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笔者认为,以上情况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其优势和弊端都明显的存在着。当然不能单纯的取消家庭联产承包制,笔者认为,当下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2.1明晰土地产权

《决定》明确:“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因此,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当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登记等工作,确定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使所有权的集体和组织,将承包土地、宅基地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相关信息和证书落实到相关产权管理人的手中。

第二步,应当理论当先农村权属证书之间矛盾关系。改变林业部门颁发林业则权证、国土部门管理宅基地证等多部门发放权属证明的现状。

第三步,在认证整理土地承包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承包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第四步,完善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农民对于承包土地所享受的权益。

2.2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指农民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它个人或者单位的行为,在转让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应当从处理以下三对关系入手。

第一,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在土地所有权的流转过程中,应当保持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地位不变、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产权关系不变、土地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的政策不变。

第二,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实现农业集约经营最重要的是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第三,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搞清楚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2.3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土地流转索要达到的最终效果。笔者认为,在联产承包制的前提下,应当适度地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应当建立在当地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基础之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区域化种植和社会化服务的方法来扩大土地的外部经营规模,第二种方式是从农户的入手,通过土地承包使用权的流转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其次,适度地土地规模经营关键在于“适度”,经营的规模不能太小,这样就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无法获得现实的规模效益,又不能太大,太大会提高组织成本,增加经营的困难。最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要和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相结合,在工作中要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另外,要将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小城镇地建设紧密得结合起来,使得那些种田大户向小城镇集中,促进小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4严格土地保护制度

土地,特别是农民的耕地,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在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做好土地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做好土地保护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在农田保护过程中应当以总量不减少、用途不变更和质量不下降为标准。

二是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在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依法管理了。

三是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控制用地,目前我国土地浪费情况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的价格偏低,因此,根据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确定合理的土地价格便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在征地的过程中,切实保障被征农民的利益。要提高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切实做好被征农民的长期安置工作,并且健全土地征用程序,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参考文献

[1]苏斌.对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点体会[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孙月蓉.山西省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党国英.关于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难题的讨论[J].村委主任,2010.

[4]张守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J].江苏政协,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