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美育全面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重视美育全面发展

孔俊红

孔俊红河北省武安市徘徊镇上庄小学056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贯穿美育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应是外在的附加任务,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美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在古代早已存在,它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被纳入教育之中,形成了审美教育的思想。从古代美育思想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形成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发挥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从审美角度看,现行语文教材为美育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天地广阔,极有潜力可挖。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此可见,“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因此,语文学科也是美育的一个途径,担负着美育的任务。而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任务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极好的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科学文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不仅揭示了真理,还传递着美的信息。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汉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还有桂林山水清、静、奇的美,《荷塘月色》幽静的意境美等等。这些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又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容美、形式美、音色美、情感美、节奏美,教师的形象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板书设计的情感美、简洁美、对称美、照应美、和谐美、流动美、主体美、布局美、整体美、整齐美、含蓄美、哲理美、奇异美、造型美、线条美、文学美、色彩美等,都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包括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想、趣味、能力等),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上课时表现出来的谐趣、志趣和情趣,能使学生产生各种审美趣味:授课知识的丰富多彩作用于学生的审美感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喜爱和向往;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巧妙性、和谐性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形式美;精心设计的技巧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得到收获,能感受取得成就的乐趣;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能使学生产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和对假、恶、丑的厌弃,从而对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学中的情感弥漫于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内心受到濡染,从而更加喜欢语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