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艺术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论京剧艺术的发展

王丹

王丹

【摘要】:本文对论京剧艺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京剧艺术艺术产生演变发展

一提到中国——北京,无不想起古老的万里长城、故宫、天坛等名盛古迹,因为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古老与文明。的确是这样,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好与坏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整体的素质。事实上,外国人也开始探寻先辈们的文化遗产,这也并非是偶然的。就拿欧美地区国家来讲他们的文化思想差异都不太大,都有相似之处,所以他们的文化“音乐”就是他们所称之为高雅艺术的“歌剧”,只有这么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虽说音乐方式单一,其加入内容量比较窄,局限性显然也就很小了,不过就这样的“音乐”形式来看,全世界的人民都热衷于他,有的还去学习他,因而很受欢迎,所以流传至今,而事实上,中国也有很多不错的艺术,也很受欢迎,和其他的表现形式无法媲美,那就是中国的京剧,京剧在早先,人们称它为“国剧”是因为它的古典性与民间性的水乳交融。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所以它的诞生给中国的戏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一、京剧艺术的产生

京剧的真正前身则是昆曲与徽调吸收了秦腔的腔调、皮簧和其他剧种而产生的综合性产物。

京剧的历史源头,应从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算起,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徽班在北京基本上完成了自徽调皮簧与京调皮簧的演变,其结果便出现了咸同间稍盛于京师戏曲舞台的北方京剧。后来形成了昆、梆、徽汉诸腔纷呈的繁荣局面,促进了各种剧种之间的相互吸收、相互竞争。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是各种表演艺术的聚集地。

把一个产自于扬州、下里河者所唱乱弹及梆子腔、二簧调、高腔、罗罗腔等基本标准,进而丰富了徽班声腔,也成为了徽班进京的标志,是皮簧合秦和唱念音韵,逐渐京味化,而形成了后来的京调。

京剧在北京的形成,很快风靡全国,真正代替了昆曲成为了全国性第一大剧种。而在此后,京剧成为了北京地区最流行的“音乐”,不论你是老百姓,还是高官,人人都很喜欢。

二、京剧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一)解放前时期

程长庚先生从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咸丰、同治年间(1845年),成为三庆班挑梁的老生和班主。他继承了三庆班以唱二簧为主的声腔特色,以他深厚的昆曲根基,自觉吸收昆曲,京高腔,湖广调的演唱艺术,在一些吐字、发音、运气的技巧,在唱腔中柔中带刚,不求花哨,高亢之中又别具于“沉雄之致”使之自己达到京二簧“字眼清楚,极抑扬吞吐之妙”境界。使徽戏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始了就的历史篇章。为老生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1894年出生于上海,九岁学戏,十二岁便搭翊班登台演出,开始了一生艰难曲折的艺术探索。打破了一直由老生独揽整个局面的现象。创始了有中国代表性的行当,旦行,成为了一种独秀。而京剧从辛亥革命至20年代时是黄金时代,在北京尤其繁盛。而这时候也是梅先生最辉煌一个时期,到了1927年他就成为有名的“角儿”了,而在梅先生大红大紫的时候,“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思潮爆发时,中国京剧开始了改良时期,那是为了宣传救国、理念,民主新思潮,所以编演了一些新戏尤其是时装戏,像《一缕麻》、《邓霞姑》等。

到了“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现状,又编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抗日救国的宣传。八年抗战后,梅先生的戏改工作在此被迫中断,到他垂暮之年,一直演的戏是他最喜爱的《穆桂英挂帅》,直到解放后,他又回到了他深爱的舞台。

(二)解放后“文革”时期)在“文革”时期,京剧走向了低谷,传统的剧目当成了反革命的教化,有很多京戏工作者都感到世界末日的降临,从1951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复函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处中,就明确指出:以京剧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这时的京剧传统剧目禁止上演,而改换成另一种表演形式。1964年6月5日——7月3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京剧现代观摩大会,演出35个现代剧目,其中大戏25出,小戏10出,像大家比较熟悉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剧目,和带有关“红”的剧有七、八出之多,都代表了革命气氛,使传统剧目改为了现代戏。造成了京剧在这个时期中受到最难堪的境地,从此走向低糜状态。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拔乱反正,京剧也得到了他昔日的辉煌。

(三)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

到了80年代,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闭关锁国”终于向外界开放了,重新改造中国落后的局面。这样的改变,把中国人几十年来的思想、观念都解放出来了。第五代导演首先开出了先河,就象远离我们的“亲人”一样,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像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把当时算是最低级的工作唱戏的戏子们的事情,而搬到了银幕上去演。这部戏运用了大量的京剧艺术手法,由张国荣、葛优、张丰毅、巩俐等重量级演员演绎了梅先生的传世之作。剧中“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秋”,这两句诗也表达了梅派表现手法魅力无法抵挡。还有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所运用的音乐都是京剧唱腔贯穿于整部戏。很有京味的韵味,不有他和西方音乐制作大师一起为歌剧《图兰朵》所创作的音乐当中也插入了京剧在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云“离恨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我们对京剧艺术的珍惜,期待喜欢京剧的人和诗中所说的一样不要焦急,等待适当的时代与气候,提倡与尊重,来拯救京剧。让中国的京剧跻身于世界戏曲之林。

这就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京剧,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艺术瑰宝。

(哈尔滨市第二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