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复合膜反渗透装置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9-19
/ 2

聚酰胺复合膜反渗透装置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王龙

摘要:反渗透(RO)装置可去除水中绝大部分杂质,且具有节能、环保(无再生废液产生)、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电子工业超纯水、制药工业及化妆品工业用纯水,以及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饮用纯净水等行业。RO膜的微生物污染则是困扰其使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重点对如何防治低压聚酰胺复合膜(TFC膜)RO装置的微生物污染展开讨论。

关键词:低压聚酰胺复合膜(TFC膜);反渗透(RO)装置;微生物污染

1反渗透装置微生物污染的成因及影响

反渗透(RO)装置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胶体、微生物等绝大部分杂质,而且具有节能、环保(无再生废液产生)、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电子工业超纯水、制药工业及化妆品工业用纯水,以及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饮用纯净水等行业。RO膜的微生物污染则是困扰其使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电子工业纯水站的RO出口水、生产饮用纯净水的小型RO制水设备及小型RO家用纯水机中常会检测到大量的细菌,危害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常规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由它们制成的自来水(如在我国南方地区)中,溶解氧(DO)含量高,含磷、氮等富营养物质多,水的TOC、COD、BOD值较高,当气温、水温较高时,水中微生物便会较快繁殖,很易导致RO膜被微生物污染。这些微生物包括:热源、病毒、细菌(主要为粘泥细菌即粘泥异养菌,还有铁细菌等等)、真菌(主要为霉菌,即丝状菌)、藻类(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等),还有其它高等生物。由于大多数膜都须运行在无活性氯的环境中,同时具有较大的膜表面积,若在进入RO系统前不加以杀灭,微生物污染常会发生于反渗透过程中。这些微生物将会停留在RO膜表面并以RO膜为载体,利用堆积在膜面上的污染物及水中的离子、有机物等作为营养物质而繁殖生长。在水温适宜的环境中,由于微生物繁殖生长迅速,几天之内便可在RO膜表面释放大量粘性代谢产物,形成生物膜层并堵塞膜组件,导致RO系统进出水间压差迅速加大,产水量与脱盐率快速下降,水质变差。

通常,RO膜被微生物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RO膜被微生物污染后,其产水中就会有大量细菌,影响了产水水质;同时微生物污染还会导致RO装置的产水量及脱盐率下降,使膜提前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水质不良及清洗维护,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会导致更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如停工停产、影响产品质量及企业形象等等。

RO元件通常采用醋酸纤维素(CA)膜和聚酰胺复合(TFC)膜二类材料制成。CA膜易被细菌污染,并可成为细菌的营养源和繁殖地,但CA膜的耐氧化性能较好,可在RO进水中加入NaClO杀菌,不过使用过量的NaClO又会氧化腐蚀CA膜,因此必须控制好加药量。

目前普遍使用的RO元件是低压聚酰胺复合膜(TFC膜),它是在聚砜(PS)超滤膜上复合一层厚约0.2μm的芳香聚酰胺(CPA)超薄膜,具有产水通量大,脱盐率高等优点,耐细菌性能亦比CA膜好,因此一般认为无需在RO进口水中加杀菌剂。而且由于TFC膜耐氧化性差,对进水中含氯量有严格的要求(Cl2<0.1ppm),非但不能在水中加NaClO,还必须把水中原有的余氯通过活性炭或加药(NaHSO3等还原剂)除去,因此细菌可在膜表面大量繁殖而造成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滋长是RO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COD/BOD越高的水质中,微生物滋长潜力越大;在水温越高(<40℃)的系统中,微生物滋长越快。因此,控制微生物的第一措施就是减少微生物赖以生存的营养源(COD/BOD),具体措施包括加氧化剂分解有机物、在预处理中增设去除微生物的设施等等。第二措施就是采用抑菌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第三措施就是对微生物滋长严重的系统进行定期的酸、碱清洗及必要的消毒,以清理掉微生物形成的代谢产物、种群以及作为营养物质的污染物等等,并在停机时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接下来重点对如何防治TFC膜RO装置的微生物污染展开具体的讨论。

2RO前的预处理

RO前的预处理,常见工艺为石英砂过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有时还有软化器,均对细菌的去除效果较差,不能确保RO进水无菌。因此应设置杀菌加药装置,投加氯类杀菌剂即可。加药点应设于预处理系统出水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入RO前须用过量亚硫酸氢钠(NaHSO3)去除余氯,否则,TFC膜会很快因氧化而被破坏。

另外采用UF作RO前的预处理,去除微生物的效果更佳。UF对水中细菌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9%。此外,UF必须定期进行清洗。

3在预处理中采用紫外线杀菌器或电子除菌器杀菌

由于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去除细菌效果较差,因此可在RO前的预处理中增加紫外线杀菌器或电子除菌器,去除水中的细菌。

3.1紫外线杀菌器:

当紫外线照射细菌后,细菌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细胞质中的核糖核酸(RNA)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可以杀死细菌细胞,或阻滞它的生长,或通过遗传因子的突变而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此外,UV照射在水内也会产生少数H2O2,它可破坏细菌细胞并起一定的辅助杀菌作用。

3.2电子除菌器

电子除菌器实际上是一个低压电解槽,电极构造体是由多层电极(石墨和钛的多孔电极)组合而成。通过在二端的正负电极加上电压,使每一层电极带正负电压,从而在电解槽中形成多个电解单元体,被处理水通过电解槽,与电解单元体多次接触后由于电化学反应而杀死微生物。电子除菌器构造简单,效率高,其杀菌灭藻效率可达90%以上,同时还能杀死水中的假单孢菌、霉菌等。

4选择适当的阻垢剂

目前RO常用的阻垢剂六偏磷酸钠等因易成为细菌的营养源,正逐渐被新型阻垢剂所取代,如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阻垢剂。这些新型阻垢剂阻垢效果好,而且不会使水富营养化,对抑制细菌在RO系统的繁殖有一定的效果。

5抑菌剂的选择

对水中微生物多的RO进水及已遭微生物污染的RO系统,应在RO进口水中添加抑菌剂。由于TFC膜易被氧化腐蚀,因此不能使用氧化性杀菌剂,而只能采用非氧化性杀菌剂,如异噻唑啉酮。

6RO膜微生物污染的清洗

当RO膜被微生物污染后,RO系统的压差增大,RO进水流量及透过水流量减小,脱盐率下降,RO出水(包括透过水和浓缩水)中可检测到大量细菌,有时还可见精密滤芯内有粘性胶体状物。此时应考虑用药液对RO膜进行化学清洗。清洗程序如下:

先用RO透过水冲洗15min,再用碱清洗剂(0.1%NaOH+0.2%EDTA-Na2,PH=12)清洗以剥离除去RO系统中的粘泥、粘液等沉积物,最后再用杀菌清洗剂(1%甲醛溶液)清洗。

清洗时配制的清洗液(包括碱性清洗剂和甲醛溶液二种),均应使用纯水或RO透过水配制,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清洗液应澄清透明,进入RO前应经3~5μm过滤器过滤。清洗时应采用低压、低速、小流量清洗,所用压力基本上不产生透过水。每种清洗液清洗开始时从RO浓水出口排出的水浑浊变色时排放,直至排出的水澄清透明时排放至清洗液贮箱中。多段RO系统每一段的清洗必须分别进行,即第一段RO的排出液不能直接进入第二段,而应回到清洗液贮箱。

清洗时,一般先循环清洗30min,再浸泡2小时,再循环清洗15min,排出RO系统中的清洗液,再用RO透过水低压、低速冲洗残留的清洗液并排放20min,如果循环清洗液浑浊变色再适当延长时间,直至清洗液澄清透明为止。全部清洗结束后,再按RO系统正常的运行条件(压力、流量)启动RO系统运行,并先将透过水排放一小时后再接入系统内。

杀菌清洗剂除甲醛溶液外,还可用0.2%过乙酸,0.2%H2O2(HCl调节pH=3),70%乙醇等。

如果RO膜产生了微生物污染,最好每周用杀菌剂进行杀菌,配合清洗剂进行定期清洗。

7RO系统停运时的控制

当RO系统短期(一周内)停用时,可每24小时常规冲洗一次。

停用超过一周,可如上述化学清洗的方法,依次用RO出口水、碱清洗剂、1%甲醛清洗液,酸清洗剂冲洗RO系统各30min,排去清洗液后用1%的亚硫酸氢钠NaHSO3溶液充满RO系统并密闭封存,该保存液每月应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