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习的基础与实践——自我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管理学学习的基础与实践——自我管理

程佳琳

关键词:管理学,自我管理,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017-02

学科划分中有一门大类:管理。无论是其下的工商管理还是公共管理,都需要学习者首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实践提高管理能力。可是,就现代本科教学体系来讲,管理学学习面临着一些比较尴尬的状况。

一、现代学科专业及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对于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社会的大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在结束十多年基础教育苦读生涯后,进入大学校园,学习一些与原来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的确有一定的困难。这由几方面的特点决定。

1.学生没有系统的社会经验。在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一般是大一、大二学生,学生们在之前的十多年基础教育中,基本上都是关在校园里面,偶尔的一些实践也非常浅显,对社会深入接触的机会不多,普遍地,社会经验很缺乏。而管理学的思想发源于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化生产,虽然现在已经应用于各个方面,但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领会起来,尤其是没有实地体会更为困难。

同时,刚刚结束的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在他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学生们普遍认为,许多学科像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精确解,而管理学中所反映的管理活动,由于其高度的“环境依赖”特征(权变理论),根本没有所谓的“精确解”,而只能提供或然的或不确定的解答,对此,很多学生觉得管理学不可捉摸,或认为是故弄玄虚,这种认识上的困惑就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另外学生们自主阅读参考书、主动思考的习惯远未形成。这对我们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学科及课程的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综合性学科课程,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目前的管理学教材对于管理学都有这样的表述:“管理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管理学的艺术性对应着管理学的实践性,指管理学作为研究管理实践的学科,在反应管理实践的特点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机制宜性;而管理学的科学性对应着管理学的理论性,体现在管理工作具备明显的专业特征和一般性的规律,“通过系统地学习原理,掌握有条理的知识,系统地分析其在工作领域的表现,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2],然而最终检验管理理论的是实践和绩效,即德鲁克所说的,“管理不是科学而是实践”,这就表明更多的社会实践比老是埋头于书本要来得更有实际意义,这就对我们在校学习管理的学生提出了压力。另外管理学是一门远没有成熟的学科,更多的时候,管理学只是对管理经验特别是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而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尚有大量的问题没有解决,如对管理的本质尚没有统一的认识,还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原理等这,些都有待后来者去探索。

3.管理的广泛性

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与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同时,管理无处不在,无论是其学科发源的企业管理,还是家庭、社会的任何类型组织,包括我们个人自身,都需要管理。事实上,管理学是各种管理的基础,而管理的实践活动遍布各方面。从孩子出生前准父母的规划计划到孕育期间的各项检查、注意,生产前的各种准备到产后的抚养,成长过程的各种开发、培养到学习期间学习习惯的养成,身体的锻炼,全学科方位的发展,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开始人生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自我管理阶段,所有的过程中,都充满着管理的实践存在。

二、管理学学习的基础与实践——自我管理

在知识经济中,成功属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自我管理是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是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未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将越来越重要。德鲁克认为知识社会中所有组织和个人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自我管理。[3]世界上最难管理的是自己,如果能够把自己征服,我们便成功了一半。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写过一篇文章《最大的管理学:自我管理》,讲到自我管理及修养的重要。在教师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一般来说很容易成为一个小组、一个群体的领导及管理者,通过自己的管理影响更多的人,虽然可能表现得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是学习管理能力比较突出,有的则是社会活动管理能力更强些。在教授管理学几年的工作中,教师也尽量做到结合学生自身及周围发生的事情,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整个管理学的学习过程甚至于以后真正从事管理工作,都可以作为其管理的一个基础,也是管理学在实践方面最好的践行。

无论如何,自我管理一定是未来的管理者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一个最必须、最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本科教学阶段,学习管理学课程,教师一定要通过各个方面督促、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好自我管理。

三、自我管理在教与学中的实践

通过总结多年来教学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从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践行管理学学习的基础与实践——自我管理。

1.选择合适的教材。

管理学思想及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管理学的教材也层出不穷,纵然不能说浩如烟淼,但也绝对不下于百本。本科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它基本上相当于教学成功的一小半。如何选择一本适应于没有社会经验的本科新生的管理学教材,多年来对一般管理学授课老师来说也是难题。国外的大部头,无论从其外在厚度与深度,还是其内在的体系与翻译时的各种问题,都不太适用于一般本科生。有个别老师,可能是研究得过于深入,本身也是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在为一般院校本科生选择教材时选择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教材,事实证明不太合适。还有一些国内的教材,体系过于简单,缺乏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地问题的引出以及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传播,同时,案例与实践内容比较欠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比国内外多种教材,也经过一些教材的实际使用,最近选择使用了浙江大学邢以群教授主编的《管理学》,这本书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于一般院校本科生。它在内容上定位于专门为没有社会阅历的在校生编写的管理学入门教材。由于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课程之前大多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如果主要以管理理论或社会上的管理案例为主进行教学,往往会使学生由于缺乏亲身体验而难以深刻俯,缺乏实用价值而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邢教授的管理学教材注重这生熟悉的校园事件引发学生的管理思考,实际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个纯粹的象牙塔,它是从校园向社会的一个过渡与实践锻炼阶段。在学校里,除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觉管理之外,各种学生组织、社团、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参与都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管理,而且,这里也有社会组织中的利益与竞争关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社会。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工作生活管理,用通俗易懂的评议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管理知识,通过自我管理实践和社会调研使学生感受管理的魅力,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尽快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同时,教材的表现形式也很新颖,图文并茂,彩色印刷,还有教学网站与内容相响应,学生们普遍反映很喜欢。

2.发掘恰当案例,兴趣与实践相结合。

美国华盛顿博物馆墙上写有这样一句话,“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中国也有句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在管理学学习中,依据管理理论,结合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研究案例,从而获得感性、认知从而获得理性的升华。而案例教学也一直是管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所推崇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和大学校园生活的特点,选择学生身边及校园里发生的种种与管理学各知识各理论相关联的案例,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研讨,不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我管理及社团组织管理方面给学生提供最真实的指导与借鉴。同时,因为是身边的案例,或者是和案例处于相同的环境之中,能引起学生们更大的共鸣,也更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深入案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也要让学生走出去,了解社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工作。可能我们无法很深入地了解一个组织的具体管理,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父母、亲朋友、社区、街道等学习和探索管理。比如我们在学习管理者的素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会要求学生们利用十一长假做访谈。学生要走访一名管理者,无论是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都可以,首先要清楚这名管理者的岗位、工作职责、管理技能要求,他对岗位要求的管理者素质如何理解与认为,他具备了其中的哪些或者全部具备,然后再与教材中管理者素质的部分做对比,回来后分享访谈结果,讨论学习,全面理解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对管理者具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教育教导学生及早准备,培养自己具备管理者需求的各种素质与能力。

3.自我管理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培养。

即使没有进行管理学的学习,可能每个人也都清楚目标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目标都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结合管理学学习及自我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培养中,我们指导和教育学生:大学一年级是全面了解,广泛涉猎的阶段。在一年级,大家所要做的就是尽快深入了解大学、专业及大学生活,读各种各种的书,参加各种各科的活动,做尽可能多的尝试,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了解及尝试过程中,才能对学校专业及未来方向有全面的认识,认识只有全面才能从中择一二做为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二年级,结合管理学的学习,在一年级全面了解的基础,为自己的未来制定前行的目标与方向。这也是管理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作业: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培养。在一个学期课程时间,学生们可以征询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可以是管理学的授课老师,也可以是相对更了解他(她)的其他老师、家人、朋友,依据管理学中目标与计划的理论,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价值观,针对专业发展的方向与就业出路,做出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后面三年的学习、工作生活规划。当然,大学的规划是长远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是为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哈佛精英中,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3%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虽然对成功的看法千人千见,但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生活得富足而快乐。大学是应该制定出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也许这个目标看起来很大,有些遥不可及,没关系,只要你懂得并理解,会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阶段性的目标并进而一个个去达到去完成,就足够了。

根据学生们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活规划,相应地,指导学生们总结、探寻达到目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即职业素养。依据对这份职业素养的了解,将看似虚无的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实际的操作与应用,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更清晰地了解一步步的路该项如何走,如何去准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自我管理的基础——时间管理。

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时间,这就要求管理明确在一定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所需进行的活动和每一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制定目标,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确定计划,而时间管理则是计划执行最实际的保障。现在大学生处在一个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年代,网络的诱惑无处不在,任何学生,如果稍微欠缺一点自制力,就很容易沉迷网络。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使得交流沟通更为方便,却大大减少了年轻的学生们读书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时间管理对学生进行了管理综合练习,学生通过制定计划和运用方法,对自己日常工作生活时间进行管理,验证计划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对自己一周时间使用情况做一记录,评估自己一周来时间使用情况,计算出有效时间的浪费率,反思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随后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注意改进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执行周计划并记录每天的计划执行情况,运用滚动计划法修改一周计划,再执行和记录,直至完成一周的计划。通过两周计划的对比,学生们作业中显现出来计划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成绩所在,时间管理不仅让他们可以运用于管理学原理的课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工作和生活、学业与其他事情的冲突管理中。

参考文献:

[1][2]向常春.知识、技能、心智模式的优化—管理学教学目标的确立[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

[3]德鲁克(美).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6.

[4]邢以群.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