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怡

陈怡

——谈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陈怡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444200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讲过这么一句话:“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温家堡同志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过:“对于教学改革,要减轻学生负担,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教是为了不教,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深刻揭示了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走好教书育人之路指明了方向。可见,“探索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话题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们作为践行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接受这个新理念,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十几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推陈出新。

02年宜昌市就进行了“双促双发”课题研究。“双促双发”是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的简要而通俗的说法。几年的实验,不仅让师生在高中语文的教与学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给师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双促双发”课题如沐春风,找到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切合的最佳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双促双发”语文教学改革从本质上扣住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思想。比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在教学活动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教师的发展”仍是“学生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而又相互促进,也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05年兴起了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师生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09年流行高效课堂模式,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导学案是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这种模式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13年,我们接触了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但是由于我们学校本身条件的限制,只是处于学习阶段。

15年,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让整个教育界沸腾了。有幸听了骏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以后,台下的老师们也坐不住了:“这些孩子是怎么做到的?”仿佛每个人都成了课堂上的关注点,条理清晰、落落大方的小主持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精准而淡定的表述、大胆而有价值的质疑,整个课堂质疑声、讨论声不断,教师仿佛成了课堂上的隐形人,仅仅是穿梭在孩子之间不停地传递着话筒。如此热闹的课堂正在向我们展示着“生本教育”的优势:四个主张(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少学多”),五个放手(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学习的天地仿佛“开放”、“自由”了,每一个学习者都被引起注意、得到尊重,孩子们看似简单的“质疑、争论”却碰撞出了无穷的智慧火花。

纵观一系列的课堂改革,可以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所谓创新就是细节的不断完善,所以改革其实就是基于当前基础上的一种完善。

新的课改,新的征程,在改革的路上,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畏惧心理,战胜惰性,做积极的行动主义者,再次成为课改的领跑人,本着“先上路,不争议,不抵触,不怀疑,不观望”的态度,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功需要持续的梦想,成功需要持续的自信,成功需要持续的热情,成功需要持续的勤奋,成功需要持续的重复,成功需要持续的改变。成功需要坚持和坚守!有一条路不能选,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改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