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效果分析

杨昆城韦允炼

杨昆城韦允炼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效果分析。方法:选择30名急诊护士为对象,均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果:干预后的职业倦怠感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急诊护士应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助于改善其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300-02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临床医疗卫生深入改革,社区卫生院受越来越重视,且占据着重要作用价值[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30名急诊护士为对象。30名急诊护士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2名,女28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为(34.75±3.20)岁;工作时间:3~15年,平均工作时间为(6.55±6.50)年。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30名急诊护士均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建立专项小组,并制定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专门人员安排所有研究对象互相介绍认识,以及认识心理辅导老师,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及相关内容,均已签订知情团队契约。(2)采取游戏方式,以引导研究对象分享其工作经验、工作感受以及目前存在的工作压力等,并通过情感、意志、认知交流以使其学习掌握如何释放压力、宣泄不良情绪等。(3)将30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每组5名,共分成6组;指导扮演特定角色,并作不同场景下情绪宣泄的方式分享,以协助研究对象寻找更好更理想的情绪处理途径。(4)通过心理剧方式以指导每组研究对象扮演不同角色,并对其每个角色特定情景下的心理状状况作分析,结合其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5)设置不同场景、角色、压力等方式,以增加研究对象对于压力的认知及了解。(6)分解压力源,即运用解麻团方法已给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讲解发生压力源的原因,使其学会分解压力源。(7)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以使研究对象学习掌握如何发泄自身不愉悦,并对该发泄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作共同分析,以寻求更科学、更适合自身的发泄方法。(8)鼓励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自身工作历程,并对职业生涯中的难忘事件、压力理解、压力处理方法进行分享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职业倦怠感评分、心理健康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处理所得数据,以P<0.05、P>0.05分别表示数据有无差异性。

2.结果

见表1、表2数据。

3.讨论

急诊护士的工作强度较高,工作风险性较高,而且急诊护士配置量较低,且临床护理服务范围较广泛,因此需具有更高临床医疗服务水平、更高临床医疗综合护理能力,进而容易增加其心理压力,增加职业疲惫感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给予30例急诊护士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并取得满意效果。从结果可知,干预后的职业倦怠感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为在团体情景下实现心理指导及心理咨询的新型心理干预方法,可以使急诊护士以全新态度、全新行为面对实际工作、实际生活,以使其职业倦怠感明显改善,使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高[2]。

综上所述,临床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感,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慧,朱丽丽.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对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7):2166-2168.

[2]何华英,尹世玉,李婉玲,等.岗位管理模式下护士长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