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描述误区及改进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描述误区及改进思考

严洁蓉

严洁蓉

摘要: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针对部分教师教学目标描述的误区,提出运用行为目标的理论来设计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准确、科学、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描述;行为目标

一、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同时,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反映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价值取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新时期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组织实施方法等发面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活动与目标分离、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耗时低效,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目标都难以保证,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描述的误区

误区1:教学目标叙写不当

在教学设计的叙写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教师没有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目标中的主体是教师;有的教师将教学过程及相应的活动写得非常详细,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考虑不周或者干脆忽略不记;有的教师能够在教案中体现三维的教学目标,但是目标叙写的内容却往往空泛或片面。例如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Teachingaims:

1.HelpstudentreviewthestoryofCharlieChaplin

2.Enablestudentstorecallthevocabularyandgrammarinthisunit

3.Getstudentstolearntowriteapassagetodescribeafamousperson

误区2:活动的实效性差

由于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定位不够准确或是认识有偏差,在他们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活动的目标不清晰或目标不能贯彻始终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里采用了大量的游戏、比赛或小组学习活动,表面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活动气氛也十分热闹,但是思考后教师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

误区3:三维目标的落实,顾此而失彼

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但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有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仍过于片面强调认知目标,而对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关注甚少,例如案例二。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教师却以为新课程不再重视认知,不再需要“双基”了。

案例二:Teachingaims:

1.Review“-ing”formasthesubject,object,objectcomplement,predicativeandattributeinaspecificsituation

2.Enablethestudentstotalkaboutthe“BanonPlasticBags”using“-ing”form

误区4: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

有些教师在确定单元目标时面面俱到,分项列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但所列举的目标既缺乏重点,又不具备可操作性。任何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目标都应该有明确的重点,而不是平行并重。

三、教学目标叙写的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便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

如何运用行为目标的理论精华来设计一个优良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呢?

1.对象的表述

对象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表述方式:一是程度副词+主语,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二是百分比+主语,如85%的学生、60%的学生等;三是表示范围的副词+主语,如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

2.行为的表述

行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大致听懂”等行为动词。如果需要,还可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基本掌握”等。

3.条件的表述

条件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它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评价学习者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通常用一个介宾结构表示,如“在……情况下”、“根据……”、“经过……”等。

4.标准的表述

《英语课程标准》要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它通常附在行为表述之后,从行为的准确性和质量两方面来确定,进一步说明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如“多数学生经过操练后能比较流利地朗读本段对话,30%左右的学生能脱离课本表演”这一目标,目标中“对象”的设计用了“多数学生”、“30%左右的学生”的表述,明确了不同范围的对象,避免了描述的笼统和模糊;行为的表述用了“能朗读”、“能表演”等行为动词,确定了学习对象经过学习后要达成的要求;条件的表述是“经过操练后”,展示了学习者输出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同时也体现了导教的功能,指导教师通过何种教学途径和策略去实现教学目标;标准的表述是一个综合概念,对学生要达到的程度作了具体说明,即“多数学生能比较流利地朗读对话,30%左右的学生能脱离课本表演”。这样的目标设计准确、清晰,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案例三的教学目标描述得合理到位。

案例三:

Module5Unit3LifeintheFutureReading

Teachingobjectives:

1.Knowledgeaim:Studentscanlearnandusethewordsandphrasesinthepassage.

2.Languageskillaim:Studentscanusereadingskillsofskimming,scanning,guessingtheauthor’sviewpointandcareful-readingtofinishreadingtasks.

3.Learningstrategyaim:Studentscanlearnthepassagebydiscussionandco-operation.

4.Moralandculturalaim:Studentscanlearnsomethingaboutthefuturelifeandimproveawarenessofprotectionoftheenvironment.

四、教学目标描述的注意点

1.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单元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2.教材分析

教师在深入领悟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总目标。研究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研究新教材单元编排的意图、研究借助教材可以实现的三维目标。领悟教材的实质,将教材系统地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内化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3.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课标确定了教材的合理性之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定目标。在教材、课标与学生之间,要以学生需要为纲。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访谈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学会调整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基于学生调研基础上的有差异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恰当、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者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性作用。不同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度可以是不同的,但对学生的目标达成教师心中要有数。这样,才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随时检测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随时调整教学,同时让差异贯穿教学始终。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邮政编码: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