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椎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韩家军

韩家军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二院民康医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的是颈间盘突出和腰间盘突出,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推拿治疗由于其简便易行,临床效果显著,易于患者接受,经过临床医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成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71-02

1932年青年医生JosephSBar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并于1934年发表论文,详细阐述了椎间盘的实质,由此引起了医学界对椎间盘的重视,随着临床的不断研究深入,诊断和治疗水平也不断完善。

人体共有33节椎体,从第2颈椎到第1骶椎间隙共23个椎间盘。由于胸椎与肋骨相连接,构成胸廓,相对固定,所以间盘突出的可能性较小,临床上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和颈间盘突出。笔者在十余年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到,推拿对于某些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因椎间盘突出压迫而受损的神经根微循环状态,减轻水肿,消除局部炎症,松解因炎性渗出而产生的粘连,恢复其功能。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可见生理曲度的改变,出现曲度变平,甚则出现反弓,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左右不等宽,侧位片见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甚则出现骨桥形成。

2CT征象:可见同层面椎间隙后缘向椎管内突出的局限性软组织影,可呈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的结节性。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核磁共振成像:矢状位上可显示髓核突出、脱出或游离的征象。硬膜囊受压凹陷、变窄甚或中断。多间盘突出时,可使硬膜囊前缘成串珠样改变。

一颈椎间盘突出

1临床表现: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表现为痉挛或束带样感觉,一侧或双侧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症状常间歇存在且渐进性加重。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均能加重症状。

2体格检查:若颈5-6间盘突出,颈6神经根分布区域感觉迟钝,肱二头肌肌力减弱及腱反射减弱;若颈6-7间盘突出,颈7神经根分布区域皮肤感觉异常或消失,肱三头肌肌力减弱及腱反射减弱,如果合并单侧脊髓受压时,可出现同侧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中央型间盘突出时以脊髓受压表现为主,两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大小便失禁。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推拿手法治疗:患者端坐,后背紧靠椅背或骑跨座椅,双手扶在椅背上,全身放松。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先用拿捏手法,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从风池穴起沿斜方肌三角肌走行至整个上臂,拿捏约3-5分钟,改用滚法(方位同拿捏法),待肌肉完全放松时,采用弹拨手法,重点弹拨肌肉紧张部位,尤其是有条索状硬结部位,沿肌腹横向弹拨,直至患者感觉局部酸胀发热为宜。再采用拔伸手法,医生双手拇指置于患者枕骨下凹陷处,食指竖直,置于患者脸颊部,无名指治愈患者下颌部,使患者头颈部固定于仰角10度左右,医生身体靠紧患者背部,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抬举,力度要均匀,以患者身体刚刚离开椅子为宜,持续时间15秒左右,可连续拔伸3-5次。如果患者伴有椎小关节紊乱或椎体旋转移位时,可采用斜扳法快速整复紊乱的小关节及椎体移位。最后用揉法、滚法、拍打法、抖法等放松紧张的肌肉。推拿过后,嘱患者平卧休息5-10分钟。

4体会:颈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多以颈椎病来应诊,症状复杂多样。推拿手法适用于症状以疼痛、麻木、头晕为主,以神经根受压、椎动脉供血不足或轻度硬膜囊受压为适应症,而间盘突出严重,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出现严重下肢症状或二便功能失常者以及伴有交感神经症状者则不适于推拿治疗。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患者、年老体弱、骨质疏松严重者也不适宜于推拿治疗。

二腰椎间盘突出

1临床表现:长期腰酸腰痛病史,腰部活动受限,不能长期站立或端坐,一侧肢体方射性疼痛。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疼痛加剧。

2体格检查:

①压痛:脊椎间隙或棘突旁3厘米左右处,一侧肢体的臀中点、腘窝点、腓肠肌或外踝后方。

②牵涉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疼痛可向小腿后侧、外侧或足部放射。

③间歇性跛行,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功能受限。

3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平卧,全身放松,医生站与患者右侧。先用揉法,单手或双手小鱼际沿足膀胱经、督脉走行,从后背至足底,手法由轻渐重,以患者耐受为宜,其中腰部手法宜重些,使力度达到深部肌肉组织。再用肘尖弹拨腰部两侧竖脊肌,重点弹拨肌肉紧张部位。然后用拿捏手法,重点是腰部及病侧肢体,依次采用滚法、擦发等,力度均是由轻至重,使力度直达深部肌层。待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可采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法。患者侧卧,上侧肢体蜷缩,下侧肢体伸直,医生一手置于患者肩部,一手置于患者臀部,采用双手同时反向用力,可听到“咔哒”的弹响。如果间盘突出位于下部椎体,医生位于臀部的力量应斜向下用力,如果间盘突出位于上部椎体,医生双手的力量可前后用力。推拿时,可以在助手的配合下,采用骨盆牵引的方法,使椎间隙加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甚至出现负压,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后用揉法、滚法、拍法等放松紧张的肌肉。推拿过后,嘱患者卧床休息5-10分钟。

4体会:临床腰腿痛很常见,病因复杂,腰间盘突出只是其中的一种。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病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发福的不良刺激,造成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鞍区麻木或大小便障碍。由于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是人体最主要的支撑点,所以腰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由于推拿手法可松解组织的粘连,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的功能。但手法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法因人而异,力度要大小适中,尤其在采用斜扳法时,一定不要用蛮力,一味追求弹响声。

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初期,一定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可佩带护腰带,宽度以10厘米左右为宜,中间最好有竹制或树脂材质的板条,可有效支撑和保护腰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颈腰部肌肉的力量,巩固前后纵韧带的强度和椎体的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椎间盘突出的回复。

参考文献

[1]中医伤科学第一版王和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第二版柳登顺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王希锐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4]椎间盘突出症刘利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