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研究

梁淑莹

梁淑莹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与编制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成效,关系到建筑方能否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先分析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与类型,接着分析其采集和编制程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指数采集与编制原则

一、前言

众所周知,工程造价指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和工程造价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在工程造价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学习和应用公司工程造价指数,从而促使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工作高效开展。本文先分析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与类型,接着分析其采集和编制程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工程造价指数概述

(一)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在某一阶段进行投入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工程造价各方面所造成的影响指标,该指标就是工程造价指数。工程造价指数可以直接反映报告期价格水平相对于工程期价格水平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能够为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程造价指数的类型

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工程造价指数具备不同的类型:

(1)单项价格指数

即建筑工程的个体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中,人力、器械、材料等因素的报告价格和施工期间价格的变化和方向。

(2)工程安装过程造价指数

这是一种综合性指数,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人力、器械、材料等各要素的价格指数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平均指数来计算建筑工程项目。

(3)建筑项目造价指数

该指数可通过建筑工程平均指数来表示,通过综合建筑工程安装指数和建设费用,以此得到建筑项目造价指数。鉴于要将各方面情况加以综合,所以建筑项目造价指数属于总指数的范畴。

三、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程序

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细节,绝不能马虎大意,否则会影响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形成不利影响。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

要想编制出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指数,首先要做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准确采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基础性资料,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资料具有全面性和精确性,不会疏忽任何一个细节。在编制相关信息之前,工作人员必须结合不同类型的工程造价指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必需资料。比如在采集信息之前,要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规范,在国家法定范围内进行相关活动。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指数信息、价格信息和工程造价信息对于建筑工程掌握合适的市场机会至关重要。

(二)基期的正确选择

基期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固定基期,二是递换基期,前者是指工作人员选择某个特定的实践活动期,以此作为与报告期进行对比的基准时期;后者是指将基期进行比较,主要特征是结合不同的时期进行变换,每期指数是上期指数的比较值,从这个角度而言,递换基期也可被成为“环比”,该数据能精确反映前后两期数值的变化,为工程造价提供可靠数据。

(三)权数的正确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建、改建工程项目相继涌出,并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在选择工程项目时,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典型工程的方式来比较和确定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需要的权重,以此提高工程造价指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积极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投入。

(四)典型工程与投入品的正确选择

在选择典型工程和投入品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关事项,一是在选择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要紧密结合建筑工程的类型、性质和功能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工程指数和编制工作的具体要求,选择具有典型特点的建筑工程和投入品;二是在选择时要遵循适量原则,即选择数量要与预算造价指数呈正比关系。无疑,选择典型工程与投入品的数量越多,计算指数就越贴合现实情况。所以工作人员在收集相关数据时,不能只着眼于自身公司的数据信息,也要收集其他公司的相关数据,以此进行全面对比,从中得出有价值性的信息。

四、工程造价指数信息采集和编制工作的原则

在采取和编制工程造价指数时,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一)稳定性原则

编制工程造价指数旨在保障工程造价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所以要坚持稳定性原则,要选择最佳指数分类作为保障体系的基础,还要结合各级不同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明确规定造价指数的应用。

(二)兼容性原则

工作人员要在既定范围内编制指数,要对指数编制所涉及的规范和编码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全面权衡,然后将其纳入到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并与工程量计价规范进行有机联系,以此彰显工程造价的针对性。

(三)可拓展性原则

近些年来,我国的工程技术蓬勃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也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工程造价指数也应该具备灵活性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工作人员有必要对工程造价指数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促进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可持续运行。

五、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与编制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关系到建筑方能否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然,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与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其不断完善,再加上各地的工程建造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性,在编制工程造价指数时还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远吉.宁平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廖利红.城市住宅建设项目造价指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3]周仁强.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4]沈维春,董士波.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与计算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2008(10):518-520.

[5]陈理敏.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与应用[J].建设监理.2012.06(12).

[6]沈洪.分析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