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初探

姚雁雁

姚雁雁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03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要:所谓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与外部条件及其内部组织体之间所结成的有一定稳定性,具有一定职能的相对平衡体系。我们将影响和制约金融生态的环境因素称为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促进金融生态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措施

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第一次提出了金融生态这一概念,并要求各金融机构与经济主体共同努力,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因此,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对于我国改革金融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涵义

自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态”概念后,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周小川认为“金融生态”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他所指的金融生态即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他认为金融生态的改善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这对金融生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系列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诺金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运行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由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构成的硬环境和由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构成的软环境。李扬等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由政府、企业、居民等消费群体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等体制、制度和文化、习俗等传统环境。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金融的重要措施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的发展与完善对经济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处理好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才能促进整个金融和谐发展,才能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基本前提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注入,如果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法律保护不到位、信用缺失,就无法引进大量资本。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政策支持、信用建设、法律保障等多种外部条件出发,为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并改善整个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的金融竞争力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经营性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增强本地区金融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社会各方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三、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产权制度性缺陷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正常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仍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限制了金融业的有效竞争和活力。然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及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民间金融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民间金融作用虽被央行认可,但其法律地位尚未被确立。政府如何保护行为健康、民众认可且符合市场发展内在规律要求的民间金融,这方面的政策界限是模糊的,严重制约着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让民间金融合法化并予以规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进一步实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金融法律不完善加大了我国金融业的信用风险

法治环境是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法制建设、执法力度、法律保障体系等是金融生态环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金融法律建设还不发达,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过高,在市场退出机制上,过多地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基于稳定金融市场、保护金融市场发展的考虑一味的政府干预,这种隐性担保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金融创新效率和金融的稳定。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还得不到有效的归集和评估,缺乏可信、可靠的信息来源,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信用认证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在作出相关决策时难度很大。

四、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一)积极推进金融业产权改革

完善金融产权制度是明确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完善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构建国有和外资,全国性和地方性,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元金融主体的金融市场。这正是目前我国完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产权的明确界定和有限保护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首要条件。产权制度的内容包括:通过明确细则划分投资者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管理、审计稽核制度及风险防范和抵御机制,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体系等。

(二)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主体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构建和谐金融生态要以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为前提。当前我国金融执法环境的缺陷主要是执行时间长、程序复杂、成本高昂,金融机构的债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为前提,严格的执法力度为保障。在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强化公信力,提高执法效率。一方面,要提高银行监管机关的执法水平,努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加强司法对金融监管的执法监督,使司法程序增加透明度,减少内部行为和随意性。

(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更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以规范的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建设,建立对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大对失信的惩处力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这是完善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根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重点要放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上的建设,还要加快整合银行和有关部门的信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分割。同时要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实现信用市场的有法可依,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规范的社会信用秩序。信用体系的有效建立,将极大程度提高金融机构决策的准确性,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从而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金融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财产公证等。这些服务业包括了知识信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行业。因此,通过鼓励和扶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规范他们的行业行为,可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金融机构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配套服务,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也将促进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

总之,我们要调动政府、立法机关、银行、企业等在内的各方积极性,推动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深刻变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11)

[2]李扬,张涛.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