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建筑施工技术

张红

张红

身份证号码:422103197405217942武穴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随之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不断的提高,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从建筑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入手,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做了研究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

1建筑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综合性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实施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1组织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应该组织项目建设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图进行认真仔细审核,将图纸中的一些疑问、错误、不明白之处全部提出来,由设计单位进行答复。将一些问题消除在施工前,避免因图纸问题而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1.2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案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投标方案以及设计文件等,优选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且组织相关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评审。

1.3建立与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在项目施工前,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制度,以指导施工。包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技术交底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等。

1.4做好施工工艺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在各分项工程实施前,应根据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施工工艺,对于重点、关键部位的施工应该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施工。

1.5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投标文件及设计图纸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将材料供应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劳动组织、机械调配计划等内容进行明确,为以后的施工提供指导。

1.6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是建设工程的第一施工程序,因此,必须做好基础施工,为后面施工建立必备条件,主要是通水、通电、通交通及平整场地,简称“三通一平”。

2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

2.1前期施工技术的实施

(1)定位放线。放线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把设计图纸的房屋按照设计要求测定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根据。房屋的具体方位,要注意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才能现场测定房屋座落的具体方位。

(2)基槽开挖。在轴线及房线均已确定的条件下,按设计基槽宽度与放坡要求,撒放挖槽灰线,槽边放坡要视地基土性质,基础埋深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基槽开挖后,应经常检查基槽的土质情况,基槽边坡的状态是否有塌方的因素。在天然含水量较多的土层中开挖基槽,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

(3)基础砌筑。基槽验收后,即可按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采用条形基础的较多,垫层一般选用三合土或CIO混凝土,基础选用砖及毛石等砌筑材料,条形基础的施工过程是:做垫层,分层砌筑大放脚,及基础墙体铺设防潮层等;一般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是: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扎基础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

2.2墙体砌筑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重、围护和分隔。墙体按其作用和构造形式可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维护墙。

砖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三七缝法、条砌法、丁砌法等。

砌筑砂浆,砌体通常使用的有石灰砂浆、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浆)和水泥砂浆等。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墙体,可用特种砂浆砌筑。

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而搭砌成的整体。要想形成牢固的墙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要求最小错缝长度应有1/4砖长或6cm,才算符合搭接要求。

(2)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灰缝一般为10mm,最大不超过12mm,最小不少于8mm。水平灰缝太厚,在受力时,砌体压缩变形增大,还可能使砌体产生滑移,这对墙体结构很不利,如灰缝过薄,则不能保证砂浆的饱满度,对墙体的粘结力削弱,影响整体性,同样竖缝亦应控制厚度保证粘结。

(3)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一幢房屋的墙体,都是纵横交错,互相支撑,拉结形成所需空间的整体。所以墙体之间的连接十分重要。理论上认为: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但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保证,为此需要有接合的方法,在砌筑上称为接槎。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3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方式

3.1与时俱进,完善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贯彻与制定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同时,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制定好针对性的技术管理制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会进行完善和补充,保证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制度应该涵盖到施工图纸的会审、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技术的角度、工程技术的变更、施工质量的管理、材料的校验、隐蔽工程的验收、工程质量的评价、工程结构的检查、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技术档案与图纸的管理等方面。当制度制定完成后,就必须将各类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发挥出制度的震慑作用。

3.2严格图纸的规划

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人的行为,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那么同样一个有规范的图纸设计,能够指导施工人员进行从事正确的工程建设,保证建筑施工时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设计做引导。在建筑的施工中,图纸的设计意图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经过与业主的沟通,实现基本的设计雏形,然后才能做审图工作。待审核完毕,技术人员要明确图纸的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要点。如果该图纸中存在问题,技术和施工人员要向业主及时提出来,协商好了才能进行之后的建设工作。此外,图纸中往往中涉及到了整个工程的设备、建筑结构安排和具体位置,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从业知识和技能,全面了解该设计。

3.3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说,即使体系完备,但是如果完全依赖人力完成施工,那么是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的。以混凝土振捣为例,人工方式振捣的效果明显要低于机械振捣的。人工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由于工作状态不佳,工作积极性不足或者技术水平差等等原因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情况,但是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来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明显不同。所以,在施工现场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及施工技术,同时要综合人的经验,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而且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之,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而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同样使得施工技术相当复杂。为把握好相关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具体,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工作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施工技术,进一步细化施工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祖青山.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中国建筑监理协会,建设工程进度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韩继芳.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