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小流域综合治理浅析

薛凯陈淑娟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原则治理措施政策建议

0引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为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1]。我国小流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五分之一,小流域范围内耕地相对贫瘠,经济欠发达,绝大部分自然灾害源于小流域。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整治,不仅可以变害为利,有效治理,还可以再造良田。本文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措施、作用及政策建议四方面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

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尊重自然规律,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认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相似性与差异性,使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多层次优化利用资源,综合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统一治理,优化配置,全面发展,以获取综合效益。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①根据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正确地确定生产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的位置和比例,积极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促进陡坡退耕,为扩大造林种草面积创造条件;

②水土保持工作要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③在布置治理措施时,使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在地少人多的地区,林草措施面积比例可以小些;

④在实施顺序上,一般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先上中游后下游;

⑤讲求实效,注意提高粮食产量与经济收入,注意解决饲料、肥料和人畜饮水问题。

2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2]。措施设计应根据当地实际条件进行优化配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促使农业经济向生态农业过渡。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主要通过改变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度、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变小地形主要包括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地埂植物带和横坡改垄等,通过调节地表径流,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度主要采用地膜覆盖、留茬、秸秆还田等方式实现;增加土壤抗蚀力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免耕、少耕等方式实现[1]。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可从保护原有林草植被、适地适树改良长势不好的植被及植树造林三方面考虑。针对10年生以下的幼林、疏林地实行封禁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原有植被,改进封林质量和林种结构,实现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对于长势不好的林草地如小老头树则需通过改良植被,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增加植被存活率改善植被长势;对于生态交错带、生长环境恶劣和地势陡峻的覆盖度较低的荒草地、灌杂地栽植水保林,绿化荒山荒坡,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实施的创造条件,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涝池)、山坡截流沟、鱼鳞坑、水平阶等,在山沟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拦沙坝、沟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取得很大成效[3]。

3小流域综合治理作用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小流域治理可达到防灾减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效用。

①防灾减灾

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拦蓄降雨量,减少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滞洪、抗旱减灾效果明显。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对降雨的拦截涵蓄,有效阻止或延缓径流的产生,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几率。

②生态效益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使流域内植被得到恢复,增加植被覆盖度,美化景观。植被的根系对土壤起到加筋、锚固、支撑的作用,能有效地加固边坡的稳定性;植被的茎叶还能有效的截留降雨,抑制地表径流,削弱溅蚀,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进入沿线洼地、河沟的泥沙量。另外,植被的增加对改善流域小气候条件有一定作用,将促进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③社会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改进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林牧副各业综合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环境,通过合理布置经济林、增加农用地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④经济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针对小流域生态经济特征及市场经济特点,实施小流域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加速小流域民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4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

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否全面、成功地实施,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协作、努力。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合理制定。针对小流域资源特色,制定合理利用规划,使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比例和产业结构科学而合理,因地制宜制定治理规划指导小流域治理和开发,使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②坚持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标本兼治。小流域小流域治理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注重长效。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为林草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创造条件,是防止水土流失,改良、保护及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的关键。

③实施全方位综合治理。首先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制度,组建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协调机构、监督检查机构,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指导委员会,建设小流域重点示范工程,结合现代通讯、遥感监测等新技术、新方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海绵小流域。加强政策推广力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是农民群众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取得切实利益,实现农村山区生态的良性循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小气候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水利、国土、旅游、交通、环保等多部门相结合,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投入、综合治理、综合考核,体现小流域治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

5结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一直是我国的重点治理工作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小流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小流域建设管理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礼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原则[J].中国水土保持,2006,(2):16-17.

[2]杨燕燕,徐项,徐国华.浅淡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3]张文普,赵小蓉,王昌全,王昌桃,袁晓武.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