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刘韩青

刘韩青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妇幼保健院广东和平517200)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贫血症状改善、月经量减少以及肿瘤体积减少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4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发生经期延长,2例贫血。观察组2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4例发生经期延长,9例贫血。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地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同时配合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02-02

在临床上女性生殖系统子宫良性肿瘤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发生率,多数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临床表现为继发贫血以及月经紊乱等症状。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其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微创以及副反应少等特点,且可保留子宫,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正确有效护理的措施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1]。为研究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B超以及妇科检查确诊,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5.5±2.7)岁,其中86例已婚,14例未婚;29例为肌壁间肌瘤,61例为黏膜下肌瘤;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痛经、月经期延长以及月经量多等临床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肿瘤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利多卡局部麻醉,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多功能导管,一次性插入进行子宫动脉造影。造影成功后根据患者的子宫肌瘤供血情况,给予适量聚乙烯醇进行栓塞处理。闭塞子宫肌瘤供血后重复进行造影,待确认没有肿瘤血管残留后撤出导管,进行止血包扎。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术前积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尽可能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以及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手术疗效。术前行凝血功能、生化、免疫、两便以及血常规检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注射适量安定。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积极对穿刺点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阴道流血的性质以及量的变化情况,饮食护理时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合理搭配膳食。术后3个月检查B超,观察患者肌瘤大小的变化,月经量减少以及贫血症状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贫血症状改善、月经量减少以及肿瘤体积减少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访3个月,观察组4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发生经期延长,2例贫血。观察组2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4例发生经期延长,9例贫血。

表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n(%)]

组别病例贫血症状改善月经量减少肌瘤体积缩小

观察组4535(77.78)29(64.44)42(93.33)

对照组4524(53.33)22(48.89)30(66.67)

χ25.215.786.73

P<0.05<0.05<0.05

3.讨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是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关键步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康复情况。由于一些患者缺乏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对子宫手术存在很大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担心手术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和生育能力,因此术前需要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情况,介绍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操作方法及治疗的必要性,耐心疏导患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密切监护患者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密切记录患者穿刺点的情况,告知患者疼痛是栓塞的正常反应,是栓塞术的常见并发症,对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针对性止痛治疗,1-2周内即可缓解,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可给予使用止痛泵镇痛,必要时给予止痛药治疗。若患者发生呕吐,应暂停使用造影剂,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呛咳或者窒息。术中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提醒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拔管前仔细检查患者的双下肢活动及皮肤颜色,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后用沙袋加压包扎[3]。术后患者2-3d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者痉挛,主要呈现在下腹及腰骶部坠胀疼痛,主要是由于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呈现缺血性水肿,短期内体积增大,栓塞术中推注造影剂和栓塞剂后可一过性加重子宫张力,对原有脏器的压迫加重,此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疼痛原因,用手轻轻按摩下腹或者热敷疼痛部位,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若疼痛严重可尊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4]。一些患者栓塞术后可能会出现阴道少量出血,通常为栓塞术后子宫内膜发生缺血和脱落导致内膜创面出血,另外一些患者的阴道少量流血也可能与患者的子宫壁在栓塞后发生渗出、水肿以及充血有关,通常1-7天可自行停止,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5]。同时术后保持外阴干燥清洁,加强对阴道分泌物的护理,每日冲洗外阴,可有效预防发生子宫坏死和感染。饮食护理时指导患者多摄入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饮食,注意搭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注意避免摄入产气食物,以免引起肠胀气。李淑杏等[6]研究显示,围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预后。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组贫血症状改善、月经量减少以及肿瘤体积减少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观察组4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发生经期延长,2例贫血。观察组2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4例发生经期延长,9例贫血。由此可见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采用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以及疼痛和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而言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地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同时配合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5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B):155-156.

[2]张进荣吴小旅张延忠子冨肌瘤介入治疗42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6(23):438-439.

[3]刘文显.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246.

[4]缪跃云.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287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2(11b):137.

[5]夏春望,毛咏红.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诊治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4):1629-1630.

[6]李淑杏,李淑群,彭碧玲,等.子宫肌瘤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17(6b):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