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唐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唐锐

唐锐赵蒙蒙钟志祥王球任新辉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文章主要根据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分析了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建设标准,其次针对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以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体系的构建对配电自动化建设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帮助电力企业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同时提高智能电网的质量。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交互系统;

电力资源的使用,推动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力量。电力资源的使用,需要以电力系统为承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下,电力系统能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实施,为电力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严格控制电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调整电网传统运行模式,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进步。

1.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建设标准

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辅助智能电网的运行。当然其建筑实施,必须掌握详细的建设标准,了解系统结构。

1.1建设标准介绍

电力企业建设中,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并且还要依据电网相关规定,制定优化管理规范,协调智能电网技术。总结智能电网研究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建设相关经验,对其涉及的20多个电力技术领域,包含多个专业,比如智能变电、智能配电。配电自动化建设,主要与智能配电相联系,同时也包含配电储能、配电自动化、配电分布式电源网等。遵守自身的建设规定标准之外,在配电自动化初期建设期间,需要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建设中期检测系统运行,建设后期维护系统运行,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1.2系统结构介绍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系统结构类型复杂,根据系统具体包含容量展开分析,主要有大型、中型、小型结构类型。需要选择适当的额系统结构,坚持以工程,目标为基础,满足自动化的使用需求,同时还需要以系统结构中未来电网可发展规模作为分析依据。总之不管是任何一个系统类型,都需要以可扩展性与稳定性、灵活性、经济性为标准,并且还需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当然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因为灵活性标准,为电力企业配电系统提供更多可能性,可以选择中信自动化配电系统,在系统中设置配电站、子站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设置配电站、子站等系统。电力企业确定配电自动化系统之后,将系统中的主站转化为中心站,真正拓展系统配电范围,以中心站为基点,在范围允许之内再次设定主站,强化配电系统自动化。结合配电自动化中层次结构的划分,将其中的中心站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合实际生产或者生活等,调整用电结构,满足用电需求。当然需要注意,可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两层以下的电力结构,中心站结构是不允许随意调整的。

图1为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图。

2.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必要性阐述

智能电网发展是相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号召,满足当前机械生产与工业发展需求的重要改革手段。智能电网创新中,需要配电自动化的辅助,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加强,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现在的智能电网积极应用自动化技术,提高自动化建设质量,同时改善电力企业在电网运行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提升整体发展效率,这样才能保证电能产品更加安全可靠。当然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帮助电力企业很好的降低了人员劳动力的压力,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竞争增大的同时,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整体得到提升。积极建设自动化系统,保证智能电网的发展质量,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期间的标准需求,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体系的构建

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其发展平台建设遇到业务挑战,并且系统建设实际环境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解决电力流以及信息流等问题,帮助实现电力与信息的高度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电网。配电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管理中,配电生产运营指标需求是管理的重要导向,同时停电管理也是重要管理内容,实现配电自动化,信息、地理信息等都是业务管理核心。尤其是电网主配电网公共信息模型,简称为(CIM),以此为主要建设系统,不断完善配电自动化模式,调度配电自动化发展,融合GIS、调度管理系统、共享应用集成、生产管理系统等,对配电自动化进行停电管理,及时与“95598”相联系,积极互动了解电网运行情况,及时与用户进行互动,掌握电力情况,增加GIS作业管理功能,提高配电自动化效率。

3.1完善配电自动化标准设计

配电自动化标设计必须严格遵循IEC61970/IEC61968标准,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稳定化、标准化、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等要求,同时还需要增加系统对不同类型信息数据源的分析与处理,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智能电网的实现构造信息交互体系模型。结合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国际标准要求,对电网中的信息交互、交换总线等进行调整,增加自动校验与交互安全审核功能,确保系统之间的操作灵活便捷。简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图形维护相关环节,需要保证系统图形数据集合,并且保证数据统计。结合当前已经掌握的GIS图源为基础,利用交互操作手段,对图形进行保准、统一维护,并且提高图形的一致性。以IEC61968标准作为参考,积极将GIS中的图形导出,根据配电自动化不同需求对图形进行多方面应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确保图形的可伸缩矢量图形数据标准(SVG),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对应,调整数据采集、统计以及监控中的矛盾,并且对SVG进行完整性与统一性处理,积极与配电网数据相对应。

3.2创新主配电网CIM一体化建模

主配电网CIM一体化建模技术的应用,帮助配电自动化真正实现与GIS的互操作性。配电网自动化中,实时信息、电网拓扑、地理信息、设备信息、用户信息等必须经过专业处理之后高度整合。积极建立信息集成规范,增加交互技术,实现自动化图形模型处理,提高互操作能力,真正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实现数据集中展现,保证电网图模库数据资源的准确。以SOA服务构架整合为基础,对业务进行统一处理,真正实现配电网信息自动核实梳理,同时为其赋予监督功能,监督配电网信息系统维护情况,保证信息维护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积极统一检修、消缺、技改以及抢修等生产运营工作,提高风险意识[5]。实施风险控制手段,及时发现系统隐藏的风险,并且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风险的可知、可控。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客户与配电自动化生产信息的沟通,以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形式,拓展配电自动化范围。

3.3积极创新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

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进行优化处理,不断引进先进的处理基础,购买最新自动化配电设备,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管理与信息化模式。智能电网非常注重自动化手段,不管是自动化技术还是自动化管理,都要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优化整合。以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自动配电系统电压调整,自动检测电压运行情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科学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电网系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故障,保证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自动进行系统维修,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维修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依靠配电自动化系统,加大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力度,完善自动化技术,为智能电网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凌,张华芳子,闫娟.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低碳世界,2017(29):37-38.

[2]刘械.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通讯世界,2017(17):228-229.

[3]康晶晶,王玲,胡晓明.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低碳世界,2017(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