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预配药流程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门诊预配药流程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志文陈瑶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门诊药房的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配药差错,极易引发药事纠纷;药物调配及发放是门诊药房的主要工作,其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到来,医院的整体运营已经逐渐步转化为信息化管理,预配方模式是新时代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下的新的药物发放模式,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本文分析本院门诊药房预配药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并针对缺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为此本文对其优缺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门诊;预配药流程;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232-02

门诊药房是药学部的重要部门之一,掌管的职责也很多样化,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药物调配及发放的环节。这一环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也关系着患者用药安全性的问题。但由于平时门诊工作量较大,事务繁多,发错药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给医患关系的相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者更会造成服药安全性的巨大失误。据相关报道,医院门诊药房配药差错发生率占到药剂科差错的60%左右[1]。这个概率还是很高的,这不但使院的名誉受到伤害,医生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也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以及安全问题,这确实存在很大的隐患。同时,随着门诊量的不断增大,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和满意度也是医院十分重视的项目。随着信息的发展,门诊预配药模式也有着一定的更新方法,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本文分析本院门诊药房预配药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并针对缺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此本文对其优缺点进行梳理。

1.传统的门诊配药模式

在引进预配药调配流程之前,我院门诊药房使用的便是传统的配药流程。其流程主要为患者就诊时,医生将电子处方开具在自己的就诊卡中,患者就诊完带着就诊卡到门诊药房刷卡取药,这时候门诊药房接收到该电子处方,对其进行处方用药合理性审核,判定为合格厨房后打印纸质处方,并按照患者的刷卡顺序进入调配和发放流程,随后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和使用注意提醒,此处方调剂流程方结束[2]。然在这套流程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几个明显弊端,包括:(1)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不合理处方需与医生沟通,沟通过程中就涉及到和医生的交流,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大大增加了这一部分病人的取药等候时间;(2)与医生沟通不合理处方的过程需要用到患者的就诊卡,这时候患者便参与了这个沟通环节,增加患者对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顾虑,进而影响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3)患者取药时间相对集中,处方高峰期集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是早晨处方量少,临界中午的时间段处方量多,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长,影响患者取药满意度;(4)处方量的集中,导致药师审核处方和调配处方时间仓促,进一步增加不合理处方漏审发生的几率;(5)无法预估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等等。这些弊端是传统调配流程中实际存在而且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长期使用的传统配药模式导致的处方高峰期明显集中,也会使医务人员情绪受到影响,增大门诊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出错的机会也会增加,也增加了调剂错误发生的几率[4]。门诊药房常见的配药调剂差错类型包括:(1)药品调配差错。由于药物种类繁多,经常会出现配错药物的现象发生。(2)药品标签贴错。有时由于疏忽导致药品与标签名不符的现象,这就会相应的影响用量,使用方法等一系列问题。(3)有些特殊疗效的药物出现使用说明和禁忌情况交代不清的现象[3]。

2.门诊预配药模式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平时就诊患者相对较多,处方量也相应较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间集中于上午,取药时间则集中于上午的后半段时间,所以就会出现取药过程中排长队的现象,这种拥挤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不便,尤其是需要手术操作或者检查的患者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在受到疾病疼痛的同时精神上也会有所影响。为此,为了建立更加健全的门诊配药模式,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让患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取到药品,在药学部主任的带领下,我院于2013年引进并开始在儿科门诊药房使用预配药流程模式,并在持续改善的情况下,持续优化流程细节。

该流程主要的特点为患者在医生诊室就诊时,医生为诊疗结束后并开具处方后,该处方立即发送到药房药师的审方界面,相当于患者未到药房取药时,药师便接受到了这张处方。这就使得患者在从医生诊室到门诊药房取药的路途中,药师便可对这一张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审核、处方调剂、贴标签、编号等完整的调配工作。等患者到药房取药刷卡确认时,取药凭证上的号码便会显示在调配窗口药师便可根据相应的编号,将已经事先审核合格并已调配完成的处方发放给患者,并进行充分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用药交代。

合理的配药模式能够极大的缩短就医环节,减少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随着这几年预配药模式的开展,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取药框的更换、取药编码的简单化等细节的改善,使得这套模式在门诊药房的使用更加的流畅。

3.预配药模式优点[4]

经过将近五年的实践使用,对比了传统的门诊配药模式,我们发现了预配药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包括:(1)大大减少了病人的取药等候时间。在预配药模式下,病人在取药刷卡时,药房的药师便已经为患者调配好了相应的合格处方,此时,药师只需要将相应编号的处方发放给患者并进行适宜的用药交代便可,这个过程中,省去了审核处方和调配处方的时间,也便相应省去了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2)减少了医疗纠纷,增加了患者对医师诊疗的信任。由于患者未到药房取药的过程中,药师便已经对处方进行了合理性的审核,如有疑问处方,已事先和医生进行沟通解决,整个审核处方和沟通过程患者并没有进行参与和知晓。(3)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处方高峰期。预配药流程的一大特点便是提前处理工作,在处方量少的时间段,把处方高峰期的工作事先完成一部份,让药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处方高峰期,同时也让高峰期相应的缩短。(4)一定程度上减少调剂差错[5]。由于对处方高峰期的缓解,工作量的时间合理化,让药师能有更多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处方审核和调配,这也大大增加了药师调配处方的正确率。(5)提高了药师工作的愉悦性。处方高峰期的缓解,减少了药师的工作量集中性和工作压力,且增进了医患关系,这无形中便有利于药师更好地进行工作。

4.门诊预配药模式缺点[6]

门诊预配药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展示出了诸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缺点,主要包括:(1)预配药的模式使得药师将所有的医嘱处方都调配完成,而每天都会存在一些患者在医生诊室就诊完未遵照医嘱到药房取药,这使得药师多余的调配了这一部分本不需要执行的处方,同时这一部分的处方药品也需要重新归位,这样便浪费了一部分的劳动力和时间。(2)药房有些药品需要放置于冰箱中储存,含有这些药品的处方便无法参与预配药流程,需单独处理。这种情况的存在,容易导致药师疏忽忘记调配这类型的处方而直接到发药流程,也容易产生将该类处方参与预配药从而使冰箱的药品较长时间未放置冰箱的情况发生。(3)预配药流程中,提前调配的处方和药品需要有一个专用的地方放置,这也导致本就拥挤的药房需要额外提供一个位置供给预配药模式的运行。(4)药房日均处方量的逐年增加,工作量的进一步增大,使得原本应该提前预配的处方还没得到调配时,患者便已经到药房取药,这便使得预配药模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预配药模式有一个相应的瓶颈,在处方量大的情况下,空间和人力应该相应的增加才能得以支撑该系统。

5.门诊预配药流程改进措施

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针对以上预配药的缺点,也有一些相应的措施能够减少其对工作带来的不便,包括:(1)总结经验,对一些经常未得到遵医嘱处理的处方,先不要预配,减少劳力开支;(2)对未完成预配药的处方给予纸质处方折角的提醒,这样能减少处方漏配或者少配的情况发生;(3)对已经预配好的处方实行根据编号尾数放置处理的措施,这样尾数相同的编号处方能够叠放在一起,有利于空间的利用;(4)针对处方量大的情况实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等。

6.小结

预配药流程的使用相比于传统的配药模式,能够较好的缓解处方高峰期的压力,更有效的分配调剂处方的时间,为药师留有更多更充裕的时间审核和调剂处方。这些优点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日常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并能够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也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和医生同时获利,有益于药学部和发展和管理,值得推广。但该流程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鉴于此,应该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其优缺点,对该流程存在的优点加以使用,对存在的缺点进行有效的弥补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龙昊.沈医附中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1-56.

[2]陈燕,赵辉.门诊药房预配药模式体会[J].医药前沿,2013,(13):375-376.

[3]陈水平,余干林,侯伟坚.门诊用药交代与指导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今日药学,2011,21(1):43-46.

[4]阙毅平,郑咏池.门诊药房优化改革取药流程提升药学服务[J].北方药学,2012,09(6):83-84.

[5]朱红球,曾颖,赖伟华,等.药房门诊处方配药内差调研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42-43.

[6]匡增全.预配候取语音呼叫取药模式在门诊药房运用中的体会,中国药业,2012,21(20):87-88.